11月28日,国内各大跨境电商企业的"黑色星期五"活动落下帷幕,交出了各自的成绩单。《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天猫、京东等经营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了解到,在今年的"黑色星期五"促销活动中,天猫国际用7小时就超越了去年同期全天交易额;亚马逊海外购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翻番,同时是今年"双11"当日的6倍;京东全球购的个人洗护、3C等品类的订单量为去年同期的两倍,保健品类的销售额实现翻番;洋码头交易额超去年同期的6倍,人均消费近3000元,增长超两倍。 然而目前跨境电商在总体电商中所占的比重不足10%,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今年4月8日颁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以下简称"4·8新政")后的第一个"黑色星期五"来看,跨境电商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企业服务趋向专业与个性化的趋势已从中得以显现,但"4·8新政"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价格差时代基本结束 "黑色星期五"作为国外的购物节,于2014年被国内电商引入,成为继"双11"后的又一个购物狂欢节,阿里等电商企业从去年开始策划并举办"黑色星期五"的线上购物活动。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唐兴通认为,今年的跨境电商"黑色星期五"与以往不同点在于,宣布价格差时代基本结束,跨境电商企业开始聚焦专业化服务、个性化解决。 本报记者翻阅今年与去年的各跨境电商的活动内容发现,2015年"黑色星期五"多以低价、折扣、品类多等为噱头,今年在各自的文案中则加入了差异化、体验等卖点。 早在去年,亚马逊就以"海外正品"和"全球同步"为亮点,将美国直邮中国的邮费下调至每公斤1.99美元,亚马逊欧洲五大站点也同步下调直邮中国的费用;2016年除了邮费优惠外,还在海外购中对接了亚马逊英国,以丰富商品品类。天猫国际在2015年的"黑色星期五"主打美国海淘,四大百货联合天猫国际一起行动,商品均以人民币标价,且免美国境内购物消费税,可使用支付宝付款;2016年则提出"全世界无差别"主题,在展示各大国际百货巨头的部分折扣商品时,还引入了AR等技术。 易观智库跨境电商分析师陈涛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终端使用习惯上与此前有较大区别,特别是在大数据、VR、AI等前沿科技投入商用后,用户的习惯与需求能够被精确捕捉到,电商平台也可以借此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资金、时间、售后等方面的成本。 陈涛还表示:"一方面,国内消费者长期以来有追求低价商品的惯性,另一方面,国内商品普遍呈现创新不足、品质不佳等情况,造成了供需错配。而跨境电商可将两个市场连接到一起,满足国内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新政影响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在今年"黑色星期五"开始之前的11月15日,商务部宣布将"4·8新政"的过渡期截止时间从2017年5月延长到2017年年底。其中,与普通消费者关系紧密的税制调整仍继续执行,商品正面清单暂缓执行。 京东在给本报记者的回复中表示, "从‘4·8新政’一再放缓来看,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相符合的政策。对于平台来说,过渡期延长是利好,但整体上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在充分认识到跨境电商意义、价值、特点及困难后,制定出相应的有助于其产品发展的响应政策。从短期看,跨境电商政策红利消失,各厂商确实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阵痛;但国家相关部委在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各方意见后,做出了正面清单暂缓实施的决定,给了跨境电商行业足够的喘息和过渡的时间;从长期看,法制化、公平化、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不但利于厂商的健康发展,还能最大可能性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跨境行业的成长是非常必要和有利的。" 京东认为,消费者对于跨境产品的需求并未受到"4·8新政"影响,"双11"全天母婴品类销量同比增长190%,其中京东全球购自营纸尿裤销售是去年同期的4倍。 在行业看来,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一系列有关跨境电商的政策法规,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内商业环境的公平,以及维护现有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其目标是引导跨境电商行业向着规范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对于今年"黑色星期五"期间各企业刷新纪录的情况,陈涛表示,在2016年"黑五"的时间点之前,"4·8新政"中的正面清单再次推迟,对于跨境电商行业来说产生的实际影响需要在一年之后才会较为明显地显现,对今年年底的促销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