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注意的是,部分房企的融资成本在抬升。在光大控股房地产投资及基金募集负责人潘颖看来,融资成本需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一方面,资本市场做了一些监管调控,融资渠道肯定会受影响;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仍比较高,无风险收益率在不断下降,资金追逐资产的冲动仍存。 面临新一轮洗牌 严跃进认为,本轮融资收紧的拐点和房地产市场政策的拐点同时出现,两个拐点会使房企销售受到影响,也会使得企业面临不适应和较尴尬的运营状态。 中小房企的不适应将直接导致其出局,而大企业由于拥有更好的融资能力、运营能力会相对受益。“经营稳健、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可以在低位‘捡漏’,通过并购做大做强。”刘策说。 主动适应调控和市场变化是开发商的共同选择。这首先体现在拿地策略上,由于前期土地市场活跃,相关政策不断收紧,房企在拿地方面也出现了明显变化。一位中型房地产公司市场总监坦言,公司的地王项目已采取合作开发模式,以此来降低运营风险,拿地则会优选风险可控城市和区域。 潘颖表示,进入下半年,一些开发商已开始适当地控制风险,尽量回避以拍卖形式获取土地,更加专注于通过并购项目和旧城改造来获取土地。 刘策认为,后续房企或将会把重心放到京津冀、长三角(3464.26,-9.420,-0.27%)等核心都市圈周边的三四线城市。一方面产业基础好,另一方面又能承担需求外溢。既不会受政策影响,也不会像三四线城市调控压力较大。 目前,土地市场有所降温。欧阳捷称:“前期热点城市土地市场的疯狂,令大家很焦虑。一些热点城市的建安成本只有4000元/平方米左右,而楼面价达3-5万元/平方米,房地产已经变成了纯粹的金融产品。但未来土地市场可望降温,项目风险也可能得到有效控制。” 严跃进表示,很多企业也不愿在此时再去拿“地王”,疯狂拿地可能会受到资金审查。对房企来说,atv,首先是要量力而行,按照资金实力来经营;其次是要准确判断市场周期,市场降温时并非不能拿地,关键是要避免拿地后出现融资困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