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户口,社保如何转移和衔接?农民工进城打工后退休,养老金标准按照新农保还是城镇职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乡社保制度面临全面的衔接和整合。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明确了2020年前,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任务单,要求“十三五”期间,年均转户人口达到1300万人以上,2020年时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现代文明素质的形成以及在城镇化中要实现公平公正的社会权益四大要素,其中,社保体系的并轨便是社会权益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0月18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一直沿袭着城乡两种社保体制,如果将一个村民彻底转变为市民,那么,他们势必将享受城市的社保制度。据悉,针对城乡社保的衔接问题,各地近日都在抓紧做实验。 城乡社保割裂严重 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的制度割裂主要体现在群体分立、区域分离、城乡分割等三方面。也就是说,我国社会保险的政策、标准很多是不一样的,有单位和没单位不一样,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不一样,城市和乡村更不一样。 以安徽省的基本医保为例,从缴纳标准来看,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缴费标准是单位缴纳6%,个人缴纳2%;城镇居民缴费标准是每人每年35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缴费为150元。从报销比例上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人员的报销比例大致为80%左右,城镇居民大致在60%-70%之内,而农民只能在50%以下。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身份之间缴费标准不同,享受的待遇也不一样,条块分割严重,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了互济范围,削弱了保障功能,影响了人力资源在不同地区、部门之间合理的流动,更是大大延缓了城镇化的发展,影响农民融入城镇的积极性。”10月20日,51社保网CEO余清泉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就业方式不断变换,人们经常在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城镇和农村之间转换,而不同的社保制度导致劳动者需要在不同的社保体系中变换,甚至因为身份的变换而有可能损失殆尽,造成农民不愿保、不想保的局面,无形中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更是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 “这个制度设计就是没有考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这中间的衔接确有欠考量的部分。”余清泉表示,今后,参加城镇职工保险的固定就业群体会越来越少,自由职业将会逐渐增多,这部分群体的社保缴纳与其他社保制度的衔接同样是个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制度的并轨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标准的统一。 就现有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来看,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保、农村社保均难以完全接轨,如果让其加入城市社保体系,相对高昂的参保成本以及相对固化的制度安排使其主观和客观上都不愿意参保;同时,离开城市后城乡社保之间的衔接难度同样使得他们宁愿选择“弃保”这一做法。 制度衔接向城镇靠拢 制度分割、分立和分离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缺陷之一,很多相关问题均由此而生。不过,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就此确定了新的目标任务。 今年4月份,在“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第五场报告会上,人社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信长星曾明确表示,“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各项重大改革不断取得突破,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全面建立,“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城镇化、老龄化加速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更受关注。 也就是说,“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立了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但制度之间的转移衔接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将是“十三五”时期重中之重的任务。 那么,具体而言,制度又该如何衔接? “新城镇化,一定是将社保向城镇衔接,当村民转为市民,如果衔接之时已年满60岁,那么直接享受城镇居民的相关社保,如果尚未到退休年龄,那么,j2直播,需要个人按照城镇标准缴纳社保至退休年龄,目前各地都在做实验。”李强表示,这样制度并轨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比如北京,压力相对较小,城乡社保体制的并轨相对容易,但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操作起来很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