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土炕情话》,报告文学集《山秀珍》、《秦柏风骨》,散文集《地耳集》、《生命藤》、《毛头抑记》,随笔集《京密河札记》,长篇历史传记《群山》、《难忘的历程》等。《东马纪事》获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宣传部、《陕西日报》保垒颂征文三等奖,《黄金小镇与人家》获1990年《陕西日报》征文优秀作品奖,《红都播火记》获全国首次党刊优秀稿件二等奖。《群山》获全国优秀长篇传记奖。 刘彭芝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九任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数学特级教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咨询专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师德建设研究与工作项目专家组专家,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卓越校长领航工程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人大附中基地主持人,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创新人才教育》主编。 曾获中国当代教育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女职工、中国教育十大英才、全国十大教育杰出贡献校长;被授予宋庆龄樟树奖,华人榜杰出教育家奖等多项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还获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北京教育终生成就奖。她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首都巾帼十杰、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北京市科技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女职工、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2009年11月13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参事。 从教50年,刘彭芝形成了以“爱与尊重”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著有《人生为一大事来》《刘彭芝教育思想与实践》《托起未来的教育家》(上、下)等及论文数十篇,曾获国家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上述著作已成为基础教育校长教师培训与研修的重要教材。2009年11月13日,刘彭芝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积极对国家教育建言献策,她的建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与重视,对中国基础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刘彭芝形成了以“引领与担当”为核心的教育创新实践体系。她引领人大附中飞速发展,将人大附中办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名校,人大附中成为北京乃至中国优质基础教育的窗口。她开创“以人为本,多元开放”的综合育人模式,该成果获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她主持完成了30余项国际、国家、市、区级课题,坚持超常教育的实验研究长达30年之久,主编了超常教育系列教材,建立了一支优秀的超常教育的教师队伍,培养了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为国家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趟出一条新路。刘彭芝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引领人大附中“追求社会责任最大化”,开创对口帮扶、委托管理、合并管理、跨区域合作、远程共享、接收“留学生”、培养“卓越校长、卓越教师”等模式,通过各种途径帮扶学校6000余所,受益师生70多万,取得突出成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2014年,人大附中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是其中唯一的一所中学。作为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刘彭芝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成绩显著。她所教学生中先后有400余人曾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荣获金牌、银牌,或在全国、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奖。作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她还带着多名博士生做课题研究。她先后主持或参与了20余项国际、国家、市、区级课题研究工作,包括教育部“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先后发表课题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30多篇,主编教材及书籍75本。 葛剑雄 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出生于浙江湖州。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