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央第十四巡视组向国资委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谈及巡视中巡视组发现和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时,中央第十四巡视组组长陶治国首先提到,“党的领导弱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够到位,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度较缓,改革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不够强。” 这已不是国资国企改革第一次被指进度缓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3月12日,当时履新国务院国资委仅一月有余的肖亚庆,在以“深化国企改革”为主题的记者会上被问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国企改革出台的文件不少,但真正落地的并不多,以及改革“上热下冷”进展不大的问题。 彼时肖亚庆在回答中透着乐观,“总的看,大家热情很高,克服困难的决心也很大,对改革取得成效的信心也很大。”肖亚庆表示,“必须把改革做好,这是绝大部分企业管理者现在的心情。” 尽管肖亚庆履新至今尚不足半年,但这轮国企改革公认始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发布,算来已历时近三年。这期间,围绕着国企改革的热议、争论从未间断。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不少声音都认为国有企业改革“雷声大、雨点小”。 6 月30 日,在中国经济50 人论坛长安讲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直言:“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人都觉得国企改革似乎进展得太慢。” 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近日对媒体表示,“国企改革进展缓慢,针对性、时效性明显不够。现在专家学者、社会舆论各方面议论也很多,大家对国企改革寄予厚望,国资委也开展了四项方面的事情,但是改革与大家的期望差距比较大。” 在江苏省镇江市国资委副主任谭浩俊看来,除了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中国经济第二春需要通过改革焕发国企新的生命力之外,经济的持续下行,也需要通过国 企改革红利的释放,为稳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释放新的能量。“很显然,国企改革的推进进度,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实现这样的目标。” 谭浩俊直言: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推进措施,国企改革不仅不能为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作用,反而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障碍,成为经济的拖累。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称,国有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国企改革要加快,今年走到哪一步也要有一条底线,不能总是慢腾腾。 谈及7月4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召开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李锦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中,‘理直气壮’ 一词引人注目。而把活力置于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前面,表明‘活力’是国企改革的基本的和首要的目标。‘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 效’,里面的‘尽快’与‘新成效’,任务明确而具体。” “这个指示是纲领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国企改革的地位、作用、意义、任务和重点,为接下来的改革起到了总动员的作用。”李锦解读称,“(指示)为国企改革撑腰壮胆,也是在敦促各级部门加快改革进程。” 国资委提交“改革报告”: 干了不少事,但慢在哪儿? 肖亚庆晒出国企改革“成绩单” 顶着舆论“改革缓慢”的压力,6月30日,履新不足半年的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了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与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 肖亚庆这样总结当前的改革成果:目前,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配套政策不断完善,重大改革举措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 例如在制度设计方面,自去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出台后,目前已相继制定出台13个专项改革意见或方案,还有9个文件正在履行相关程序,相关配套文件即将全部制定完成。 目前已相继制定出台的13个专项改革意见或方案,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 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的5个专项意见;第二类是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的5个专题方案;第三类是贯彻落实 《指导意见》任务分工等方面的3个工作方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