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向东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发布2016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核心数据:GDP、固定资产投资、进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以及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等一系列指标。 从诸多先前发布的指标和高层会议透露出的信息看,这份中国经济半年报将会是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二季度回暖迹象已经非常明显,有一季度的“超跌”和低迷预期做对比,二季度乃至整个上半年一些经济指标超预期好转应当毫无疑问。 不过,投资增速下滑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依然会延续,而民间投资持续下滑所引发的诸多并发症也让下半年的政策操作更加棘手;工业品价格上涨给工业指标回暖提供了动力,但同时也为刚见起色的去产能任务带来了挑战;不断显露的债务违约案例,以及缓慢上升的银行贷款不良率也让防范系统性和局部性风险变得更加紧迫。此外,尚未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脱欧“黑天鹅”让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近期的南方大雨对CPI的影响尚待评估;一直高歌猛进的服务业也开始局部调整。 上述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客观经济环境所致,而有的则正是目前政策操作结果的另一面。比如,民间投资的持续下滑现象,它下滑的轨迹几乎与中国自去年四季度开启的稳增长模式完全一致,并与政府投资的发力和房地产的回暖形成鲜明对比。这说明,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建投资、被过度依赖的房地产投资以及国有企业投资,或许正在挤出民间投资。这种政策的负效应现象尤其值得警惕。 不过,整体看,2016年二季度乃至整个上半年,中国经济稳住了局面,并在一些领域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 7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总结目前经济局面说:“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符合预期和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7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又在北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李克强又总结是:“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符合预期、结构向好。” 一、稳在哪儿?好在哪儿? 先来看GDP:基本可以判定二季度将实现6.7左右的增速,最高也不会超过6.8。这是高层对目前经济研判均以“稳”开头定调的基础。 近期经济观察报发起的来自投行、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80位经济学家调查结果也可佐证:80位经济学家中有32%的人认为二季度GDP增速是6.7%。 6.7%的增速与今年一季度持平。但需要指出的是,二季度开始的经济基础并不乐观。几个核心指标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同比仅增长5.8%,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3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通胀等因素,一季度工业增长微乎其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7%,但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两个数据出现双降。民间投资增长5.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降至62.0%。房地产投资虽然有加快迹象,但同比增长也仅为6.2%。消费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4个百分点。外贸方面,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5.9%。 面对上述局面,二季度能实现与一季度持平的增长局势,算是经济“稳”的重要表征之一。不仅如此,如果一些先行指标看,“稳”的背后,局部还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1.9%;PPI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2.6%。虽然这已经是PPI连续第52个月负增长,但降幅已经收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 房地产投资方面,1-5月,中东西部地区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均有提高。不过,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方面,东中西部均继续下滑。但政府通过投资扩大有效需求的力度并没有丝毫减缓。 同时,整个上半年,物价依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增长态势,整体稳定;消费和就业形势也并没有出现大的起伏,进出口则受到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还出现了增长的势头。这些局部的积极变化,也支撑了二季度乃至整个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稳”。 另外,工业领域出现的积极变化似乎有些超出预期。2016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同比提高0.21个百分点。今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仅为5.4%,而4月份和5月份,连续两个月稳定在6%以上。同时,企业效益也在回升,PPI的收窄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PMI自3月份以来,已经连续稳定在荣枯线以上。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