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姜洋认为,要坚持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要引导机构主动加强风险控制,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并且防止盲目扩张规模的倾向,在稳健经营上下功夫,合理有序开展业务活动。当前要在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规范互联网股权融资活动,防范私募基金、股权众筹等领域的风险。 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姜洋提出五点:把好市场入口关;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的回报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制度,加快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保证投资者的分红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各项权力;加强投资者风险警示,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交易;持续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加强透明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目前情况下中国不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目前而言,中国宏观上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还没有,但如果把握得不好,小的矛盾积累会导致大的风险产生。 吴晓灵指出,从宏观上来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是经济结构失衡以及宏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失调。从微观上来看,系统性风险来源于市场主体、企业、金融产品的信用杠杆加大和信用链条的延长。应该说,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宏观上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还没有。但如果把握得不好,小的矛盾积累会导致大的风险产生。 吴晓灵认为,应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原则,缩短信用链,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让金融产品回归为经济实体服务、简约透明,是金融未来改革的方向。创新并不在于花样有多少,而在于能不能不断适应市场主体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在监管上就应该实行穿透式的监管,要看到最终投资人和融资人,如此才可以分清楚投资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够真正地落实投资人适当性原则,缩短风险链,减少系统性风险。 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祁斌:A股纳入MSCI是必然 境外投资者进入要趁早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祁斌在论坛期间表示,对于MSCI纳入这个事情,只抱一个顺其自然的态度,长期来看A股被纳入是历史必然,早晚会发生。 祁斌建议,对国际投资者而言,如果想进入一个市场,最好不要等太久,如果等到这个市场已经很成熟很完美了再进入,也就太迟了。 中国A股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也是全世界第一大新兴市场,而且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市场。祁斌表示,理论上来说,一个没有A股市场国际指数,至少是不完整的。相关部委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吸引国外机构投资者,比如说交易所对停复牌制度的改进,证监会对名义持有人权利的确认,这些都是市场改进的一些方面。 上交所副总经理阙波:“沪伦通”采用订单驱动模式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表示,全球交易所在金融危机之后做了很多创新,各大交易所也有很多合作,比如“沪伦通”是订单驱动模式。 阙波表示,随着中英双方金融贸易发展日益深入,上交所和伦敦交易所也到了有可能探讨实质性合作的阶段,就是“沪伦通”项目。“沪伦通”涉及到两个市场、两个国家的法规、监管框架、监管的变革,这些问题都非常复杂。 现在为止各国有一个国际监管组织合作,制定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框架,比如说控制风险、保持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加强执法等。从交易所来讲,也有治理监管的层面,也会要求上市公司依法披露、充分披露、有效披露,同时需要会员了解自己的投资者,了解自己的客户。 伦敦很多上市公司通过伦敦的监管机构、伦敦交易所的几轮审核,都是非常棒的上市公司。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也是经过了证监会、交易所,并且经过了市场的检验。所以,希望中英双方的监管机构,在市场控制、创新发展、投资者保护方面取得平衡的基础上,在效率合作方面有所突破,这对将来中英项目的合作落地非常有帮助。 副行长高迎欣:中英金融合作进入黄金时代 中国银行副行长高迎欣在论坛演讲时表示,英国伦敦成为仅次于中国香港的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中英在金融领域进入黄金时代。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