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行业如同一头巨兽,用"半壁江山"来形容其在全球的地位,一点都不夸张。在经济增速换挡、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的一举一动,对世界钢铁行业的格局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澎湃新闻5月24日报道,5月2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发布了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报告(2016版)》(下称"《报告》")。数据显示,2011-2015年,中国累计产钢38亿吨,满足了同期中国GDP总量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对钢铁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中国钢铁行业在过去五年淘汰的落后产能达到了印度全国的产能,而去年的出口量相当于日本一年的产量。 中国粗钢产量25年首次年度下降也发生在2015年。全年粗钢产量8.4亿吨,比上年减少1917.98万吨,同比下降2.33%,这是自1981年以来中国粗钢产量首次下降。但这个25年一遇下降并没有缓解供大于求的矛盾,粗钢表观消费量全年同比下降5.44%,这一速度让减产之势望尘莫及。 伴随着中国国内需求的减弱,钢企纷纷伸手向全球市场要订单。2015年,中国钢材出口量飙升19.9%至1.12亿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这一出口量超过了日本去年1年的粗钢产量,是美国的1.4倍,德国的2.6倍。 然而,出口的刹车可能随时踩住。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之下,美欧各国国内的钢铁企业日子也不好过,中国出口钢材的大量涌入让这些企业雪上加霜,导致"双反"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把眼光收回国内,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形势是供给侧改革的大幕拉开,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正式实施。上述《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这一淘汰力度和中国政府今年2月份发布的的产能压减计划相比,可能只有六成。未来5年,中国将继续压减1亿-1.5亿吨钢铁产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的造钢功能已超过国企。《报告》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5%,2014年这一占比已达50.36%。企业数量上民营企业更是已占据绝对优势。沙钢、建龙重工、日照钢铁、河北敬业、方大钢铁等均为千万吨级的民营钢铁企业。 近日,集团总经理也表示,中国钢铁行业的国有资本比重将进一步下降。陈德荣认为,"缺乏政府的特殊保护,国有钢铁企业原有优势将荡然无存,从2015年行业盈利排行榜可以看出,国有钢铁资本从充分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十二五"淘汰产能相当于一个印度 《报告》提到,"十二五"期间,中国已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下降,2015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 这9000多万的产能淘汰量,相当于2015年印度一年的粗钢产量,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2016年2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脱困发展的意见》,计划在未来5年再压减1亿-1.5亿吨钢铁产能。随后,与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有关的8个配套文件陆续下发,涉及奖补资金、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中央财政专门设立1000亿元规模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未来去产能的手段更加多元,对象既涉及增量,也不放过存量。《报告》中特别指出,目前促使钢铁产能退出的是"市场竞争"及"环保压力",而未来,远不止这两项。对于存量,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这五把"尺子"将作为裁量依据。钢铁行业的增量记忆,则暂时要抹去。国土资源部一律不受理用地审批,等于在土地供应这块掐住产能扩张的脖子。另外,河北、山西等省份也已先后分别对钢铁、煤炭行业关上了新增产能的大门。 中国在钢铁去产能方面如此大动干戈,实则是因为行业已病入膏肓。2015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9万亿元,同比下降19.05%;实现税金632.31亿元,同比下降22%;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645.34亿元,上年为盈利225.89亿元,亏损面为50.5%,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6.91%。产能过剩、需求减少、钢材价格长期下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这些都是中国钢铁行业自身埋伏多年的病灶,正在扭曲整个行业状况。 不鼓励钢铁产品大量出口 尽管中国钢铁行业自身面临着急需提高产能利用率、转型升级的难题,但放眼全球,依然有钢铁大国的优势。价格低廉这一优势,助推中国钢材出口量不断攀升,也在不断考验美欧等国钢铁企业的承受力。 过去的1年里,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达37起,是前两年案件数量的总和。进入2016年以来,"双反"案件只增不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