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2月20日电(记者武敌)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年元宵节,花灯开始唱主角。近日,记者来到太原市远近闻名的“花灯艺术之乡”横渠村,探访这里花灯产业的变迁。 花灯量价齐跌 昔日风光不再 与浓浓的节日氛围相比,“花灯村”横渠显得格外冷清。在横渠村委大院,摆放着许多往年使用过的花灯铁架,多已锈迹斑斑,像堆着一堆废铁。 “往年这会来,我们村里车水马龙,非常热闹。”横渠村支书郭海峰说,今年花灯销售遇到寒冬,数量价格大幅下滑,过去最好的时候一年产值多达1700多万元,今年只有100万元左右,花灯产业大幅萎缩,销售量还不如以前的一个零头。 横渠村位于太原近郊,全村300余户1000多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开始依靠制作花灯致富,很快形成产业,每逢节日,太原街头百分之九十的花灯都来自这个小村庄。鼎盛时期,全村制作花灯的有100多家,可以说家家户户做花灯,产品不仅覆盖山西及周边省份,而且还远销海外。 这种巨大落差,二牛花灯厂厂长郭锐最有切身体会。“我最好的时候有80多个工人都忙不过来,产值二三百万,现在只有4个工人,花灯还卖不下10万元。” 郭锐说,不仅销售数量少,价格还上不去。今年肯定是赔钱了,现在村里已经没有几家做花灯的,不是改行就是外出打工。“过两天把这些剩余的花灯处理一下,我也到外面打工去。” 节俭之风劲吹 花灯归真返璞 花灯村由兴到衰,让许多横渠村人始料未及。在郭海峰的办公室里,一幅宏大的“花灯产业园区规划图”还挂在墙上,“按照现在的经营形势,估计这个园区是建不起来了。” 郭海峰说。 问及原因,郭海峰表示,近些年各行各业大力倡导节俭之风,导致了花灯订单锐减。“现在政府采购几乎为零,企业采购的数量也只有一、两个,而且价格压得很低。不仅如此,大多企业还采用租赁的方式。”租赁花灯对于企业来说能减少费用一多半,但对于生产花灯的企业来说,可不是好消息。“过去大型花灯使用几天,大多时间还要找地方存放,多数政府企业用上一次就扔掉了,确实是个极大的浪费。” 为了减少成本,郭锐现在尽量回收一些使用过的灯架进行二次加工继续使用。“现在制作的花灯使用的都是过去剩下的一些布料和边角料。”郭锐说,社会提倡节俭,一些价高奢华的灯不好卖,而老百姓现在买个小花灯也能用好几年,换得没那么频繁。 记者在二牛花灯厂遇到几位购买花灯顾客,一盏两米高的猴灯,只愿意出1000块钱,和郭锐的开价3000差距较大,只好作罢。“人工成本加上材料钱就要3000多元,顾客开价这么低,这生意没法做。”郭锐无奈地说。 缺特色少创新 “花灯村”路在何方 三四年前,横渠村的花灯产业开始走下坡路,期间企业也对花灯进行多次改良,例如由原来的灯泡改为更为省电的LED光源、竹子灯架改为更为牢固的角铁焊接、纸糊灯罩变为更加时尚漂亮的丝绸制作等等,但这些改变却没有跟上市场的巨大变化。 横渠村老书记张克孝曾表示,横渠村制作花灯大多数是家庭作坊式,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抵御风险能力不足;另外横渠村的花灯在设计、制作、销售等方面分工不明确、观念落后。 记者在村里仅剩的几家花灯厂看到,花灯在制作方面还比较粗放落后,在设计领域缺乏创新,在科技运用上也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制作了30多年花灯的郭二牛说:“横渠花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跟上市场变化,不是花灯没市场,而是花灯制作时间长了没有新意,老百姓就不喜欢了。” 郭海峰表示,“花灯制作是一种文化,在横渠村历史悠久,不管现在经营情况好坏,制作花灯的工艺还是一定要传承下去的。” 作者:武敌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