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博士点评1月金融数据:社融数据喜人,看空经济或犯致命错,股市“健康牛”可期 2015年1月,M2同比14%,市场预期13.5%,前值13.3%;新增信贷2.5万亿,市场预期1.9万亿,前值0.6亿;社融3.4万亿,市场预期2.2万亿,前值1.8万亿。 新增信贷和社融均创中国单月历史最高记录。从历史上看,历年1月均为信贷和社融高点,但今年信贷和社融规模远超季节性因素:今年1月信贷2.5万亿,过去三年1月均值仅为1.3万亿;今年1月社融3.4万亿,过去三年均值仅为2.4万亿。 从社融结构上看,除票据外各项融资规模均明显增加,其中信贷是主要贡献项。与去年1月相比,信贷规模增加1万亿,非标规模增加2000亿,债券规模增加2700亿,股票融资规模增加1000亿。 从信贷结构上看,对企业和居民贷款均明显增加,其中对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是主要贡献项。与去年1月相比,对企业贷款增加9000亿,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500亿;对居民贷款增加1800亿,其中对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500亿。对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一般对应于购房和购车需求,往往与房地产销量和汽车销量回升相关。 一般而言,对企业贷款增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银行主动放贷,主要因为早投放早受益,或者银行预期未来利率将下降;第二种是企业资金需求增加,通常由于对未来预期改善,希望扩大原材料购买或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第三种是政府投资增加,政府通过宽财政扩大投资,银行和企业会有大量配套资金导致贷款扩大。 我们认为三种因素都是存在的:第一,在银行的角度,早投放早受益的动机一直存在,银行对利率下降的预期也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银行主动放贷,至少表明银行预期企业违约率下降,否则就会变成多放贷多亏损;第二,在企业的角度,由于大宗商品企稳回升、PPI负值收敛,企业存在未来扩大生产的动机;第三,在政府的角度,积极财政政策已经是确定性事件,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基建等投资,配套资金需求量会显著扩大。 1月M2同比高达14%,为14年下半年以来最高值。M2增速主要与贷款投放导致的存款增加有关。M2增速与GDP和CPI之和的差已经超过6%,尽管有债务置换等新变化,但是也与准备金率下降、银行信贷扩张过快等因素有关。从M2增速已经过高角度出发,我们认为货币宽松的空间已经非常小。 1月“M1同比-M2同比”、“M1-M0同比”表征的资金活化水平继续提高,再创2011年以来最高值。目前市场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宽财政下企业获得资金增多,但资金并未实际使用,而是以活期存款形式趴在账上;另一种是央行盛松成等的观点,认为M1指标显示企业运行活跃度有所提高。从数据上看,此次资金活化水平提高已经持续了四五个月,但经济并未明显改善,这一时滞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一般水平,似乎资金趴在活期上是有可能的;但从逻辑上讲,企业获得资金后,存为收益几乎为零的活期存款而不是收益更高的定期存款,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我们认为,实际的情况可能在上述两者之间:企业获得了大量资金,但既不敢盲目投资或扩大生产,又不敢存为定期怕错失投资机会,于是形成了资金淤积在活期存款的特殊情况。我们认为,随着政府批项目落地、大宗商品见底回升、PPI负值收敛,企业会逐步将资金转化为投资或生产,这将成为未来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因素。 对于股票市场,我们认为基本面驱动的健康牛市可以期待,主要逻辑是宽财政将扭转经济下行周期,PPI回升改变企业悲观预期,企业有大量资金可以用来生产或投资,经济将企稳回升,企业盈利将得到明显改善。 对于债券市场,我们认为连续两个月的超高社融表明“资产荒”已经充分缓解,目前的M2不支持央行进一步放水,一旦经济数据出现好转迹象,则债市将面临大幅调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