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 三军会师照片 j2开奖直播沈阳10月3日电题:长征“落脚点”的“红色记忆”——红26军将领刘景范之女刘米拉讲述父辈的长征 马令、安东海、海洋 “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这一毛泽东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刘志丹的亲笔题词,恒久地铭刻在延续红26军血脉的陆军第39集团军某红军师师史馆墙壁上。 2015年9月,68岁的刘米拉于此久久伫立——她的父亲刘景范是刘志丹的胞弟,她在他们陕甘边区并肩战斗的故事中长大。 转战陕甘边区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于敌军重围和追剿中在陕甘革命根据地胜利会师。 陕甘革命根据地,这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并保留下来的惟一完整的一块革命根据地,见证了中国红军的由苦难走向辉煌,也索绕着刘米拉关于父亲与伯父最深刻的“红色记忆”。 1928年,在刘志丹的影响下,18岁的刘景范投身革命,参与组织陕甘边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并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刘景范领导组建了保安游击队,并率领这支红色武装转战陕北保安、靖边、定边和甘肃庆阳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 1934年10月,红26军42师第2团组建,刘景范任团长之后,一连带着红2团打了几个胜仗,打出了军威。 “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战斗,父亲记不清打过多少次,但他提起最多的,还是反击第二次‘围剿’的战斗。”刘米拉说。 1935年,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的作战中,刘志丹把主要用兵方向放在陕北,刘景范接受的任务是:在陕甘边率红26军红2团与红1团等部协同作战,拖住“进剿”陕甘边的国民党军,使其不能进入陕北合击我军。 1935年3月,刘景范指挥红2团在南梁地区以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打法,阻击了国民党军35师近一个月,又转移至陕甘边的西北区、东北区,继续与其周旋。 国民党军35师系名震宁夏“马家军”首领马鸿宾的部队,以骑兵为主,战斗作风极其强悍,但红2团在人员、装备远远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硬是将其死死拖住,有力地配合了刘志丹指挥部队在陕北集中兵力打击国民党晋绥军和高桂滋部84师。 1935年4月,刘景范接替刘志丹担任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直播,在他的指挥下,红军又相继取得了杨清川伏击、奔袭宁塞川、五城镇等战斗的胜利。 在紧张的反“围剿”战斗的间隙,在刘景范的建议下,直播,陕甘边区还开班了一所军事学校,轮训基层军事干部,为提高红军干部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5年8月,西北红军反第二次“围剿”作战取得胜利,共歼灭国民党军2000余人,解放6座县城。刘景范在陕甘边指挥红2团等部牵制了10倍于己的敌兵,为反“围剿”胜利,开辟和巩固陕甘革命根据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不知有家” 的现代罗宾汉 1936年,当美国记者斯诺走进红色政权下的陕甘宁边区,立即就被广泛流传的红军将领刘志丹的传奇故事深深吸引,以至于称其为中国的“现代侠盗罗宾汉”。 1903年10月,刘志丹出生于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丁镇。他嫉恶如仇,爱护百姓,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组织的安排下,考入黄埔军校学习。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组织起义,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 1935年,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所部连夺延长、安定、保安等6城,在20多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使陕北、陕甘边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的落脚点。 1936年4月,他率红军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3岁。 这期间,刘志丹身经百战,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挫折、冒险、死里逃生,率领的部队在重重围剿中几经消灭,却又一次次奇迹般地发展壮大,甚至派来攻打的国民党军也常常在战斗中投诚过来,以至于在西北大地传开了他“刀枪不入”的神话。 然而,在刘米拉和家人、乡亲们的眼里,刘志丹却又是一个“不知有家”的人。 1921年,刘志丹和同桂荣结婚,可他一直南征北战,几乎不落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