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里宁格勒在俄罗斯针对北约的历次军演中“出镜率”极高。加里宁格勒州面积不过1.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百万。这个俄联邦面积最小的州,在地理位置上是游离于俄联邦本土之外的一块“飞地”。这一现状既是苏联解体的直接结果,也是二战后欧洲政治版图变化的延续和缩影。 加里宁格勒州的首府加里宁格勒,原名柯尼斯堡,自1255年由著名的条顿骑士团建城以来,由于长期地处容克军事贵族聚集地——东普鲁士的中心地带,事实上扮演着德意志军国主义发源地和大本营的角色。1945年8月,二战结束之际,为根除德国穷兵黩武的传统,经苏美英三国议定,苏军付出重大代价后攻占的东普鲁士北部(包括柯尼斯堡)被划入苏联版图,归属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而非与之相邻的立陶宛加盟共和国);1946年7月,该地区为纪念刚去世的苏联国家元首、最高苏维埃主席加里宁而重新命名。居住于此的德国人基本被苏联驱逐或流放,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迁入的俄罗斯人。1991年底立陶宛独立、苏联解体后,加里宁格勒州与俄本土之间的陆上交通,需穿过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或白俄罗斯)等国。2004年立陶宛正式加入欧盟后,根据俄欧谈判达成的“简易过境”协议,加里宁格勒州居民赴俄本土虽可免签证,却需每次申请专门通行证,并缴纳一定费用。 作为更接近欧洲腹地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已成为俄“侧身西望”布局欧洲的战略“桥头堡”。除苏联时期从喀琅施塔特搬到此地的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外,乌克兰危机后新近正式在此部署并试射的“伊斯坎德尔-M”型陆基弹道导弹(下图),更是俄威慑美欧的重要力量。优异的战术性能,令此型导弹成为北约反导系统的克星——使用固体燃料,从待机和行军状态转为发射状态分别仅需4分钟和16分钟,连发间隔仅1分钟;发射后可改变设定的打击目标,且具备机动变轨能力;可搭载常规核弹头,圆概率误差仅为两三米;飞行速度是“战斧”巡航导弹的2至6倍,留给对手的预警和反应时间短。尽管受1987年美苏“中导条约”限制,该导弹当前射程仅为480公里,但可很容易地通过“增程改装”将射程提升至2000公里。这对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已经或准备部署美国反导系统的东欧国家而言犹如“噩梦”,西欧各国也“压力山大”,因为加里宁格勒州距华沙才400公里,距柏林、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也不过约600公里。 然而,加里宁格勒州的“软肋”也日益暴露。由于至少80%的电力和90%的工业原料都需俄本土提供,孤悬海外的加里宁格勒州经济发展乏力,不仅远低于俄内地平均水平,更已成为波罗的海沿岸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为改善窘况,俄先宣布加里宁格勒州为免关税的“特别经济区”吸引转口贸易,又试图以赌博合法化将加里宁格勒州变为“波罗的海的拉斯维加斯”,但成效并不显著。有鉴于此,俄政府正采取一些新措施来加强该州与俄内地的联系,如政府出资组织年轻人到俄内地旅行,开放长期只用于军事目的的港口,利用海上通道加强两地居民的往来等。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