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方宇 制图 火器伤大多由枪、炮、火箭等武器发射的投射物(枪弹丸、炮弹等)所致。现代战争火器伤发生率最高,是战斗减员的主要原因。实施迅速、准确的战场救护,对及时挽救伤员生命,减少身体伤残、恢复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年前,由159医院抽组的中国第十二批维和医疗队在南苏丹瓦乌地区,成功救治18名火器伤伤员,积累了战场救护临床经验。本期邀请159医院院长吕宏迪、胸外科主任李庆华结合救治经验,为广大官兵讲解如何对火器伤进行现场急救。 火器伤的特点 从临床来看,现代武器抛射的子弹或炮弹爆炸产生的弹片速度快,火药化学成分含量多,所致的火器伤伤情复杂,战场救护难度大。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伤道复杂广泛。当今世界很多部队普遍采用小口径步枪,这类武器发射的子弹初速快、力度大,所致伤道复杂严重,受损的组织器官广泛。例如,正面贯通伤,看着切口小,出口处却呈开花状。此外,远离伤道的肌膜下也容易出现血肿、出血,甚至肌肉坏死。有时候子弹虽未触及骨骼,但能造成间接性骨折。 伤道感染率高。火器伤通常毁损面广,受污染严重,加之伤员严重失血、脱水、免疫功能抑制等原因,伤道感染率高。一般来说,从受伤到处理伤道的时间越短,效果越好,最好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火器伤后细菌感染的潜伏期为6-8小时,在细菌相对静止期伤后6-8小时内实施清创,是控制感染的最佳时机。 伤道清创难度大。伤道的挫伤区和震荡区犬牙交错,特别是贯通伤和盲管伤,不容易彻底清创,也容易遗漏。如装甲弹爆炸后的高速小钢球,在体内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改变弹道方向,从而形成迂回曲折的复杂伤道,清创极其不易。 伤员分类 战场上,火器伤伤员大都成批量,必须按伤情的轻重缓急,确定救治和后送次序。首先,前接期间初步分类,按伤情的轻重缓急开展现场医疗急救和梯队顺序后送;其次,在救护所(旅、团级)进行检伤分类,把重伤员筛查出来,优先救治危重伤员,避免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当场死亡;再次,伤员抵达后方野战医院,进行分类分诊,准确诊断伤情,提高战场救治效率。经验表明,后送途中对伤员进行不间断救治,其死亡率仅为0.75-1.90%,如单纯后送,死亡率达2.25-4.30%。 伤员分类根据伤因、伤部、伤型和伤情的诊断来决定。 伤因。按致伤武器类别,火器伤分为弹丸伤和弹片伤。 伤部。按解剖关系可分为颅脑、面颈、胸前、腹腰、阴臀、上肢、下肢和多处伤。现代战争中,因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较大,颅脑伤和多处伤较为多见。 伤型。按皮肤是否完整,可分为闭合伤和开放伤。按体腔(颅腔、胸腔、腹腔、关节腔等)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非穿透伤和穿透伤。根据火器伤的伤道形态,可分为贯通伤、盲管伤、切线伤等。 伤情。根据伤情轻重分为:轻伤,重要脏器未损伤,无生命危险,暂时失去战斗能力,在1个月内可治愈归队;中等伤,损伤后虽无生命危险,但需较长的治疗时间(1-2个月),愈后可能留有功能障碍,影响归队服役;重伤,重要脏器损伤或多系统器官衰竭,有生命危险,治疗时间至少需要2个月,愈后有严重残疾。 现场救护基本技能 本港台直播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官兵自救互救伤员达到50%。现代战争的常规武器越来越先进,杀伤力越来越大,广泛开展战地救护技能训练极为重要。以下5种火器伤基本救护技能,不仅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而且官兵也应该能熟练应用,确保战时能够开展自救互救,减少伤残减员。 通气。伤员的鼻咽腔和气管,容易被血块、泥土或呕吐物等堵塞,或昏迷后舌后坠,亦可造成窒息,此时应当立即采取方法,恢复呼吸道通畅。一是指抠口咽法。一手用拇、食指拉出舌头,另一手食指伸入口腔和咽部,迅速将血块、异物取出;二是拍背法。使伤员上半身前倾或半俯卧,一手支托其胸骨前,用另一手手掌猛击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促使伤员通过咳嗽将上呼吸道的堵塞物咯出;三是腹部冲击法。从背侧用双手臂围抱伤员上腹部,将伤员提起使其上半身垂俯,用力压腹,促使上呼吸道堵塞物吐出、咯出;四是托颌牵舌法。昏迷伤员的舌后坠堵塞声门,应用手从下颌骨向前侧托起,解除舌后坠对气道的阻塞。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