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辉表示,目前中国养老金体系中第一支柱占绝对主导,“广覆盖、低保障”的原则虽然保证了一定的公平性,但是这种公平性依然处于低层次,要提高覆盖率和效率将付出更多代价和成本。且在文化、政治、经济的差异下,中国不可直接照搬某个国际上的成功经验,而需要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她强调,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在降低公共养老金费率同时,增加体质的灵活性,需要以养老金融的思路而不仅是养老保险的思路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 虽然中国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但是参考成熟的经验也显得十分必要。澳大利亚养老保险体系被公认为OECD国家最成功的典范之一,梁瑞明介绍澳大利亚经验时表示,澳大利亚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尤其是第一支柱十分稳定,保险资金投入到长期投资中支持了澳大利亚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帮助其抵抗住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因其税收、财务等安排,资产超过一定水平的富裕人群已经不需要从第一支柱来提取养老金,且对其缴纳企业年金也规定了税优的上限,退休时第二支柱中超过一定额度将不再享受税收优惠。通过这样的安排很好地兼顾了公平与效率。 郑培军在介绍德国经验时表示,自2009年开始,安联保险集团每年对全球54个重要国家养老金制度从可持续性和充足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充足性相对平衡,因此养老保障体制还需要注意资产管理和运作。同时从国际趋势来看应对老龄化还需要注重医疗护理,中国老龄化由于政策原因,老龄化速度快,且在全球规模最大,问题具有独一无二性,他建议中国尽快完善养老保障体制并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实践中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美国信安金融集团信安国际基金管理总监Paul Sellers表示,税收优惠也是帮助美国养老金体系发展的最主要制度。免税和税收递延鼓励了雇主和雇员进行长期储蓄。如果没有税收减免和税收优惠,养老金缴费下降,将会给政府增加负担,因为这将会增加第一支柱的支出。因此政府需要用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养老保险三支柱的完善。 董克用总结称,中国老龄化规模和速度是人类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遇到的,因此建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迫在眉睫,同时需要考虑其可持续性。养老金制度的建设确实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涉及的面非常广,不光有宏观财政问题、宏观经济问题,还涉及人口问题、社会心理问题,甚至包括行为经济学,因此需要统筹多方面进行考虑。 主题讨论二: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与改革思路 主题讨论二聚焦于“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与改革思路”,中国保监会国际部外事处处长赵光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冯晴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一佳就此话题展开讨论。本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胡继晔主持。 (主题讨论二: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与改革思路) 赵光毅是国内最早提出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公平与效率的综合平衡的专家,他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是对社会保障的总体要求,这与公平与效率综合平衡的思想是一致的。在养老金体系,公平意味着广覆盖和反贫困,可持续反映在养老金制度的财务稳健型。因此首先要提高养老金体系的效率,才能提高养老金体系的稳健型,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障的问题。而效率的问题也是当下制度环境下养老保险运行当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另外,他认为,中国保险业需要在国际养老金领域规则制定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公平与效率的综合平衡——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制度选择与实践路径”课题组利用人口、生育率、抚养比等数据建立模型对中国基础养老金未来75年的收支状况进行了预测。冯晴对预测结果进行阐述表示,中国老龄化问题严峻,在适中总和生育率假设下,到本世纪末,1个老年人需要1.5或1.6个劳动人口来支撑,社保第一支柱未来缺口会非常大。因此建议出台政策完善社保三支柱,而基本养老金需要强调资金运作的安全性,注重投资回报则是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包括个人退休账户、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需要考虑的事情,因此,她建议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将个人账户中一部分融入社会统筹,而另一部分独立出现变成真正的追求投资回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部分,实现“统账分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