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联储政策收官在即2017年重点关注“超预期”因素) 2016年即将结束,这是全球金融市场颇为动荡的一年。年初,美联储加息“余威”引发全球股市调整;年中,英国意外“退欧”,避险情绪推高黄金价格;年末,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避险资产和风险资产上演单日逆转行情。临近2016年收官,美联储将祭出最新利率指引。市场普遍预期,加息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如此一来,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着汇率波动问题。目前,投资者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以下几个问题:在升息环境下,美国和全球经济前景将何去何从,全球资产又将如何重新定价? 加息最关注两件事 12月13-14日,美联储将召开年内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从目前美元指数及黄金的表现可以判断,市场普遍认为加息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只是,atv,今年频频飞出的“黑天鹅事件”束缚住了决策层的手脚,因此加息力度或远不如投行预期的那般猛烈。 最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运气不错。在积极推进利率正常化的进程中,一份份靓丽的数据如期而至。12月初,美国劳工部发布了一份异常强劲的非农就业报告。数据显示,美国1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17.8万人,且失业率降至4.6%,创2007年8月以来新低;与此同时,美国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至2007年7月来最高点。 根据常识,加息最关注两件事——就业和通胀。一般情况下,加息往往基于通胀或通胀预期的转头向上,或者基于失业率的向下拐头。当前,美国通胀略有抬头,失业率也一直维持在低位。两项数据为加息再添一把火。在野村、法兴等大行眼中,对加息而言,美国就业与失业率得到改善,比经济整体增长更有价值。 目前阶段市场最关心的不是美联储加息与否,而是2017年美联储的加息步伐究竟会迈得多大。今年年初,高盛等机构预期美联储年内会加息四次;但不管市场预期如何,美联储一直非常认真地贯彻“渐进式”加息节奏。临近年末,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等在内的顶级投行,再一次“逼宫”美联储,在各种策略报告中早就计入了加息因素。 然而,美联储加息并不只是美国自己的事情。在美国内部风险降低至加息门槛的时候,外部风险却在不断提高。今年6月英国意外通过“退欧”公投,一下子把美联储的政策空间收窄了。12月,意大利刚刚结束修宪公投。2017年,伴随着荷兰、法国、德国大选的接连展开,多党派的竞争、不确定性的加剧或使美国外部风险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欧洲银行业的危机一直是一颗“定时炸弹”。今年以来,欧洲各银行机构整体市值已蒸发近2600亿欧元。欧洲央行的最新报告指出,今明两年全球银行业的盈利预期都不理想,而欧元区银行的盈利预期则是全球最低。与此同时,欧盟对区域内银行业采取的监管标准更为严格,如监管当局不断要求银行改善资产负债表、提升资本充盈率等,这大大增加了欧洲银行业的压力。市场一直冷眼旁观着欧洲银行业的一举一动。 2017年,全球市场难免在巨浪中起起伏伏。多数投行认为,在外部风险加剧的情况下,美联储只能维持“渐进式”加息的步伐,预计明年会有两次加息,且下半年才加息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美股仅是“个别繁荣” 在加息预期下,美股非但没有遭到打压,相反连日疯涨。7日,美股创下美国总统大选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市场惊呼“特朗普效应”的影响之大。但加拿大Gluskin Sheff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大卫·罗森博格却指出:“目前市场仅靠金融、能源、原材料几大板块撑着,其他板块走势平平。”在他看来,现在的市场都不能算是“特朗普效应”,而只是市场与新任总统之间产生的“蜜月效应”,就算希拉里当选局面也是一样的。 “蜜月效应”下,美股仅呈现了“个别繁荣”现象。从11月初至今,美股大盘累积了约10%的涨幅,其中金融和能源板块分别上涨了14.1%和7%,这两个板块占据标普500指数市值的20%以上。 在多数机构看来,“蜜月结束”之后就是艰苦岁月的开始。罗森博格公开表示:“在特朗普政策下,金融和能源板块后续很可能上涨,但我认为市场对‘特朗普政策’的推动力过分夸大了。除了上述行业,自11月8日以来其他板块甚至出现小幅下滑。”在“二八”失衡的格局下,目前的美股牛市并不是全面牛市,只是几个板块的牛市而已。 “依靠两三个板块的强势,美股很难保持大牛市的格局。”市场人士普遍预期。回顾历史,股市在“新总统蜜月期”后往往有一波深度调整。回到里根上台时,第一个月股市上涨了6%,但股市在里根任期的不到四周内达到顶峰,在接下来的两年内经济不断衰败,股市下滑了25%。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