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互助中青年抗癌计划,9元付出,30万元保障”“18-50周岁,每人分摊不超过3元”……乍看一下,你会不会以为这是一款保险?11月3日,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网络互助平台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对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负责人进行了重点约谈并通报监管意见。此外,保监会即将开展现场调查,对于涉嫌违规的平台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投资人,也有可能禁止其进入保险业。 9元“保”30万,长沙不乏市民尝鲜 保监会约谈的“水滴互助”是什么?记者从其官网了解到,该网站一共推出4款互助计划,包括青年抗癌计划、老人安心互助计划、少儿健康互助计划、综合意外互助计划等4款产品。目前,这些计划主要集中在意外互助和重大疾病互助领域。 长沙不乏尝鲜者。在韶山南路附近上班的陈女士表示,“反正就9块钱,如果自己用得上,算是多个保障;用不上就当是做慈善了。” 持有她这种想法的人并不是少数。记者从水滴互助官网了解到,4款产品中最为火爆的是老人安心互助计划,会员人数达16万多人,众筹金额超过144万元。 但也有不少市民认为不靠谱。“感觉会吸引人带病投保,最后纯粹变成对病人的捐款,失去了作为保险的意义。如果金额低于3元,就得继续往里面投钱,感觉会是无底洞。” 以“老人安心互助计划”为例,互助规则显示,设有180天等待期,账户余额不得低于3元才能参与互助,分摊规则为每次不超过3元,每年约350元。 疑问 互助计划是不是保险? 互助计划是常规意义上的保险吗? 记者咨询了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她的第一反应是这类公司没有资质,“以后能不能运营都还是未知数,不论是财务风险,还是政策风险,都意味着钱有可能打水漂。” 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也曾回应称,互联网公司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或保险中介经营资质,互助计划并非保险产品,“相关互助计划没有基于保险精算进行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没有科学提取责任准备金,同时也没有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在财务稳定性和赔偿给付能力方面没有充分保证。” 网络互助“事先不定价,事后分摊”的模式,其实属于原始互助行为,与现代商业保险相比截然不同,绝不可混为一谈。 而屡屡躺枪,被拿来与网络互助一较高下的相互保险,虽然也是以互相帮助、共摊风险为目的,但其保险的属性没有变,符合保险的全部要素和经营要求,通过精算进行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遵循保险经营的等价有偿原理,财务稳定性具有充分保障。 低门槛+现实保障需求 互助计划方兴未艾 今年5月上线的水滴互助用户量如今已破157万,上线百天即称已实现用户量过百万。除了水滴互助,此类的互助计划发展如火如荼。 截至11月3日,官网数据显示,atv,互助平台夸克联盟会员数已超113万;e互助累积注册用户超112万;众托帮用户超310万;轻松筹旗下轻松互助用户量则远超其他,数据显示会员人数已破393万,互助计划总金额超4151万元。 正因为此,自去年来,保监会已经三令五申警示互联网互助计划风险,但仍有市民趋之若鹜。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便宜。 记者查询长沙保险业的保险计划发现,一份保额30万元的重大疾病险动辄数千元,而上述互助平台仅需缴纳9元成为会员,若符合平台规定,如满足一定观察期(一般180天)等条件,将可获得救助。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互助计划有一定创新意义,不能一棒子打死。 保险职业学院教授夏雪芬表示,夸克联盟、e互助、抗癌公社等并不是保险,倒更像是一种慈善,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来的互助计划,旨在集合众力,抱团抵御人生中的某些重大风险。 为什么互助计划能得到数十万人、甚至数百万人的拥趸?这类互助计划之所以方兴未艾,既有互联网技术方面的现实可行性,更重要的原因是其满足了人们对抗重疾和意外风险的现实需求。 夏雪芬表示,一方面,目前的社会保险还不足以消除人们对人生风险的忧惧,商业保险因为价格问题使得一些人望而却步,社会救助和民间慈善的覆盖面和救助、慈济力度都有限,因此,人们寻求社保、商保、救助和慈善之外的途径,作为人生风险防御的一种补充。 李晓林:网络平台保障难以兑现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近日发文称,所谓网络互助平台并非保险,模式难持续风险难控制。 以疾病互助保障平台为例,假设承诺一旦会员得了大病,将会得到30万元的互助金,我们可以看一下,这种承诺的成本有多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