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监测数据显示,在资金面相对宽松和“资产配置荒”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短期内难以扭转。在产品端,由于突破了“刚性兑付”同时提供了获取更高收益的可能,净值型产品在银行理财市场上逐渐走俏。 收益率继续下行可能性大 凭借较高的安全性,银行理财一直是投资者抵御“通胀”的最佳选择之一,但近一段时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发现,新发行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并不“给力”。 来自“融360”的监测数据显示,最近一周(8月27日至9月2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共1736款,较上周减少了116款,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6%,较前一周下降0.04个百分点,创下近一个月以来的新低。 据统计,当周收益率在3%及以下的理财产品240款,收益率在3%至4%之间的理财产品1037款,收益率在4%至5%之间的理财产品376款,收益率在5%至6%之间的理财产品10款,收益率在6%以上的理财产品10款。可以看出,预期收益率在3%至4%的产品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1%。 对此,长期观察银行业发展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冯毅表示,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宏观走势与资金面状况和资产配置相关。最近看来,尽管央行持续净回笼资金,但主要期限资金利率稳中有落,市场资金面仍不改宽松局面。同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短期内看不到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迹象,这不利于维持低风险理财产品继续保持较高收益。 同时,从资产配置端来说,目前理财资金已经占据资管行业的主要份额,影响力很大,但市场上缺乏较好的可投资标的,“资产荒”仍在延续。理财资金最大的去向是债券,但债市的同质化集中化投资模式,也使得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收益率向下压缩,不断螺旋式下降。 实际上,从不同收益类型来看,情形也不太乐观。数据显示,最近一周发行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为154款,平均收益率为3.16%;发行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343款,平均收益率为3.15%。而占比最大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共发行1172款,平均收益率为3.89%。 融360分析师表示,非保本类理财产品由于投资标的更加灵活,在收益率上表现相对较好,但其最近一周的平均收益率仍保持了近一个月来的弱势走向,较前一周减少0.03个百分点,且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呈现下降趋势。 冯毅补充道,随着趋于严格的银行理财最新监管政策浮出水面,银行可能会降低理财收益率以弥补当前各产品之间由于收益调剂带来的缺口,以“干净”的理财组合迎接第三方托管,再叠加监管对杠杆的限制,全行业理财收益率继续下行的可能性较大。 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现较强“抗跌”能力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属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今年上半年,所有兑付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封闭式产品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3.98%,其中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为3.96%,净值型理财产品则达到4.58%。可见,在“跌跌不休”的市场中,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跌”能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按运作模式有开放和封闭,以及净值和非净值型等不同类别。其中非净值型产品相当于在发行时就有预期收益率,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则与基金类似,投资者购买产品前无法预知产品收益率,atv,收益以产品净值的形式在存续期内定期或不定期披露。 冯毅告诉记者,净值型产品的盈亏全部由投资者承担,相当于没有“刚性兑付”的约束,因此这类产品的投资维度更加多元,风险偏好相应提高,其投资组合中可以选择配置部分风险稍高的资产,从而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 实际上,解决理财业务中的“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问题,也是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因此在产品端的净值化转型已成为重要选项。招商银行就在此前发布的2016年中报中表示,“根据监管导向,该行加大了净值型产品创设及发行力度”。 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 而根据前述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报告,截至6月底,就全国45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续的理财产品而言,在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中,非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9.67万亿元,较年初增幅为8.04%;而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尽管只有1.59万亿元,但较年初增幅则达到16.06%。 冯毅认为,根据此前透露的银行理财监管新规,预期收益类产品将计提50%风险准备金,而净值型产品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仅为10%,atv,似乎有意引导商业银行加速理财产品转型进程。由此,净值型理财产品有望成为未来理财产品的主要形态之一。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