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所有的银行从业者头顶上都盘绕着两只天鹅:黑天鹅和白天鹅。前者代表的是金融领域偶发的、不可预知的重大事件,后者代表的是“金融新常态”下,银行业面对的普遍的经济和经营大势。两只天鹅,正考验着银行人的专业和内功。 天上飞来一只“黑天鹅” 在发现澳洲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领域最大的“黑天鹅”非“英国脱欧”莫属。 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全民公投,宣布退出欧盟。受此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反应迅速且剧烈,英镑兑美元汇率闪电崩盘,跌幅超过1000个基点,触及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英国脱欧成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黑天鹅事件”。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伦敦成为焦点和前沿阵地。“中国银行在伦敦已运作近一百年,在涉英市场有重大利益。”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中国银行对英国脱欧提前作了预案,在人员安排、牌价管理、对客风险防范、系统运维等方面作了充分安排,还结合银行头寸作了压力测试。由于提前做好了管控预案和充足准备,中行不仅没有发生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反而抓住机会实现了交易性收入,体现了国际大行的专业化水平。 正如中行伦敦分行孙煜行长做客中央电视台谈英国脱欧影响时候所表达的,作为一家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银行,针对英国脱欧的可能性,中国银行从上到下做了充足的准备,无论是流动性管理,汇率风险管理,尤其对客户金融产品和服务并没有受到小概率事件的冲击,整体运行非常平稳。“这也是所有‘走出去’的中资银行和中资企业,将来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跟全球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面对偶发如“英国脱欧”的“黑天鹅事件”,中国银行以其百年大行专业性和国际化的优势,经受住了考验。但面对另一只“白天鹅”——中国银行业面对的普遍的经济和经营大势,中行和所有同业者们一起,正经受着另一场大考。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复苏疲软的全球经济、利率持续下行、国内不良贷款的负担、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监管成本的增加等多重因素挤压着银行业的“生存空间”。从2013年开始,银行业利润增速行至拐点:坐吃利差,依靠房地产、地方平台融资等大举扩张,两位数增长的时代成为历史。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银行业该怎么办?每家银行的应对方式可能不尽相同。立足于中国银行多元化、国际化的品牌和优势,从财报上的“内涵式增长”到经营重点的变化,均凸显了中国银行力图突破同质化竞争和同质化转型的决心。 中报看中行:“进 退 控”三式助力练内功 8月30日晚,中行半年报出炉。 从进的角度看,2016年上半年,中行资产总额达17.6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67%;税后利润1,073.08亿元,同比增长12.97%;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930.37亿元,同比增长2.52%;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42.75%,占比达到41.03%,继续保持同业领先。 另一方面,2016年上半年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7.26万亿元,较年初新增4,593.6亿元,增长6.76%。对比央行发布的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14.3%,中行似乎有意在放慢扩张的节奏。从贷款行业和领域来看,中行上半年着力压缩对钢铁、水泥、电解铝、造船、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煤炭开采和房地产行业(包括开发贷款及土地储备贷款)的投放。这既是对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明确的落实,也是优化自身资产质量的“主动之退”。 另外,2016年上半年,中行集团不良贷款率1.47%,低于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1.75%的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55.10%、境内机构贷款拨备率2.74%,满足监管要求。 正如中国传统武术讲求进退自如,内外一体的精神,积极拥抱银行业的“白天鹅”,需有进、有退,还需要在平衡中需求新的突破点。下面尝试通过年报的数字,发现背后的故事。 拥抱白天鹅——内外并举,协力进步 众所周知,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行已经在4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64家分支机构。“国际化是中国银行的品牌。”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在中行2016年度半年报发布会上表示,中行正跟三个战略结合,一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二是人民币国际化,三是中资企业走出去和跨境并购,延伸自己的国际化。 2016年上半年,中行获批准成立文莱分行。至此,中国银行集团在东盟十国实现机构全覆盖,这也是国内同业首家全覆盖。配合此前中行东盟机构重组,中银香港收购泰国中行及马来西亚中行,正在向区域性银行迈进。 不限于东盟,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行继续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优先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大布局,分支机构已覆盖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投放授信约174亿美元,跟进重大项目约392个,意向性支持金额超过826亿美元。 陈四清行长会上强调了中行“345”的国际化战略目标:近期内中行要使海外资产、在海外完成利润基本上站在30%的台阶上,经过努力,预期可以比较快地实现。随着国际化战略的深入,“345”战略的中长期目标,并非不可能。 值得一体的是中行首创的全球中小企业跨境企业撮合服务机制和平台。其主要依托于中国银行拥有的遍布全球五大洲的服务网络和银行、保险、投资银行等多元化的金融产业平台,中行摸索出一条整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的主动创新发展道路。通过此平台,中行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累计为8000余家中小企业在全球举办23场跨境撮合会,达成合作意向4,500余项。 中行董事长田国立在赴法国出席贸易合作洽谈会时,以这样的致辞再一次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银行的初心和本义,“银行接触的行业范围广,客户面广,信息畅通。银行最本质的意义就是用我们优势的信息资源给企业家们提供服务,为企业彼此间合作的迫切需求提供必要的管道。银行应当扮演这个角色。”也正是这份初心的坚持,“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平台”获得政府和政策层面的认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银行制定并发布了《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平台”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不止于海外和走出去,紧跟国家战略,中行也加大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2016年上半年,这些重点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494亿元,同比增长19%,占集团比重提升至57%;实现税后利润749亿元,利润贡献占比提升至70%。尤其上半年,为更好地服务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中行顺利完成辽宁、山东、大连、青岛四家一级分行机构调整,直播,实现在环渤海地区的管理、服务全面优化升级。 拥抱白天鹅——退一步海阔天空 2016年5月30日,中国银行与中国信达成功完成南洋商业银行的股权交割。这是中行从海外布局的战略层面做出“退”的一步。“好的生意精彩的生意都是共赢的,没有绝对的赔和赚。”正如中行董事长田国立所言,完成南洋商业银行交割,将有效减少中行集团业务重叠,降低管理成本,进一步提升资本运用效率。 “退”后还有“拆分”——在交割仪式的第三天,6月1日,中行子公司中银航空租赁在香港成功上市。中银航空租赁成功上市,凸显多元化战略优势,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提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据资料显示,中银航空租赁是亚洲最大的飞机经营性租赁公司及全球五大飞机经营性租赁公司之一。2008—2015年,中银航空租赁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18.1%,股本回报率稳定地维持于15%左右,保持行业领先。 除了业务层面的“以退为进”之外,也有纯资产质量优化上的“退”。在银行不良率普遍高企的压力下,中行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创新化解和管控模式,不良资产化解成效显著,资产质量保持相对稳定。2016年上半年,通过现金清收、批量处置、贷款核销、减免息、以物抵债、债转股、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等各种手段,共化解不良资产637.8亿元,同比多化解203.3亿元,增长46.78%。同时,创新不良资产化解手段,成功发行首单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入池资金12.54亿,发行3.03亿,优先档认购倍率3.07倍,次级档实现溢价发行,市场反应良好。 拥抱白天鹅——移动互联时代人的服务 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移动互联是中国银行面临的三大机遇,也是中国银行着力推进的创新领域与转型方向。如何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纲领,以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抢占移动互联时代的制高点,成为中行精修内功的一个着力点。 中行“E中银”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网络金融客户数和交易额同比分别增长78%和56%。其中“中银跨境e商通”合作电子商务机构超过60家,“报关即时通”稳居市场第一。升级一站式在线金融超市产品功能,新增交易额突破643亿元。 与此同时,4,112家网点完成智能化建设,电子渠道交易金额75.4万亿元,其中,手机银行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0.54%。电子渠道对网点业务替代率达到89.71%。 应对上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形势,不良率较低的按揭贷则成为了银行的“宠儿”。在回答媒体关于中行应对个人按揭贷款的态度和质量时,中国银行副行长刘强表示,开奖,个人按揭贷款中国银行是要重点发展的。近几年虽然中国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发展较快,但质量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不良率基本上稳定在0.4%。 中国银行品牌的战略目标是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需要踏踏实实一步步的实现。在现有条件下,立足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优势,突破同质化竞争和转型精修内功。不惧黑天鹅,拥抱白天鹅,不会是一句空话。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