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见习记者 杜杨 近日,中国酒业协会原酒委员会在其官网正式发布固态白酒原酒标准(简称“原酒标准”)。有评论认为,有了统一的原酒标准,就可以有统一的价格标准,也就可以打造统一的交易的平台,提高交易效率,对白酒工业是件好事。 然而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山东本地酒厂对该标准少有认可,业内专家也建议先观察几年,再决定是否遵从。 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信春晖认为,该标准未获广泛认可的原因,开奖,在于工业化的标准与白酒酿造“个性化”之间的矛盾。未来随着白酒工业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标准才会越来越有价值。 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 “出台这个标准意义不大。”山东锐利咨询公司董事长、浸淫行业超过16年的白酒专家武艺对导报记者说,“以前《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都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现在一个"地方"新出台的原酒标准能给整个行业带来什么变化?”之所以称原酒标准是“地方出台”,是因为该标准发布方还有“四川发展纯粮原酒股权投资基金”,这个投资基金是由四川省政府和泸州市政府共同投资。坊间传言,其主要负责人是原泸州老窖董事长谢明。 武艺提到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发表于2005年,发布机构是更权威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针对对象是成品白酒。 而今年8月15日新出台的原酒标准,针对的则是白酒的“半成品”——原酒。据了解,成品白酒的质量与风味取决于原酒,但原酒标准更接近一个产品评判体系而非刚性标准。 武艺认为,正因为颁布机构的权威性不足,原酒标准就没有强制力。而且,白酒产业很庞大,各地酒厂产品各有特色,难以一概而论,靠标准来规范产品本身就不合理,原酒标准可谓“先天不足”。 作为起草专家之一,信春晖承认原酒标准很难涵盖原酒的所有特点,“所以在起草原酒标准时,我提出的观点之一就是"宜粗不宜细"。因为各个酒厂的实际情况不同,生产出的原酒风味大相径庭,过细的标准很难执行。” 此外,原酒标准与消费者有一定的距离,对企业来说很难成为品牌传播的话题。“现在只要符合《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就可以在产品上张贴相关标志,消费者就知道这是高品质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但现在贴这个标志的白酒少之又少。有品牌标识意义的成品酒标准尚且如此,原酒标准的执行力度可想而已。”武艺认为,企业没有遵从动力,原酒标准可谓“后天失调”。 各安其位的原酒交易 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总经理助理告诉导报记者,白酒成品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原酒品质的高低,所以原酒标准按说应该对市场起到积极作用。“但标准再合理,执行再严格,也很难做到天衣无缝。要想对产品质量进行100%的把控,必须自己生产原酒。”当真如此的话,原酒标准所提及的“统一的交易标准”就意义不大了。 国家名酒评论杂志社总编辑于瑞表示,“成品酒厂采购原酒的渠道一般非常固定,而且很多都是下游企业参股的,或者有多年合作关系的。从把控产品质量的角度考虑,酒厂也不会因为一项标准的出台就轻易改变合作关系。” 另据了解,其实“原酒交易平台”在国内也不是新事物,但多为酒厂通过中介将原酒卖给消费者,非产业链上下游间的交易。而现存的几个所谓“平台”的规模有限,标准也不统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导报记者,这些平台可有偿存放原酒,一些资本就买下一些存好的原酒,待到合适的时机再提走,有些直接通过网购等形式卖给消费者,也有些让消费者去储存地自提。 由此可见,想搭建统一标准的、企业之间的交易平台可谓难上加难,不过于瑞倒是认为,原酒标准对山东酒企或有一定帮助,“本地酒企如果要从四川采购原酒,可以参考一下原酒标准。” 标准化泯灭个性化? 实际上,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正是食品工业越来越集约化的标志之一,信春晖告诉导报记者,目前白酒工业正处于快速集约化的发展阶段。“这几年在四川泸州,原酒的总产量是逐年攀升的,但酒企的数量却下降了三分之二。”他认为,随着白酒产业的不断集约整合,“标准”的作用会越来越凸显。 于瑞告诉导报记者,atv,各种成品酒之所以有独特的风味,正是由不同风味的原酒调和而来,“一些山东酒厂要去四川、贵州等地采购原酒,并与本厂酿造原酒调和,互相补充,丰富口味。” 然而在白酒工业的集约化趋势下,白酒的风味会不会随着酒企数量的减少而越来越单一?于瑞认为,白酒工业集约化到一定程度,不同企业会产生分化。“一类酒企如茅台、五粮液、泸州等国内知名品牌会各自采用统一标准,出产同一风味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销售;而另一类酒企会扎根地方,生产富含当地特色的产品,定位为土特产。这两类企业会分别找到各自市场定位,不存在谁吞并谁的问题,就好像"大路货"取代不了土特产一样,白酒的风味也不会因此变得单一。” 而对于原酒标准本身,受访人士承认目前对产业影响有限的同时,也都认为应该关注其未来的发展,或许会对白酒产业产生积极影响。正应了那句老话:再待几年你且看它。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