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中国提出四个“I”,即“共同创建创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联动(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的世界经济”,这是针对全球经济增长新困境、保证各国承诺的执行力,而提出的“中国方案”。这四个单词是根据中国经验,试图抓住当前国际社会对于世界经济治理的最关键问题,指明了实现全球经济平衡、可持续增长的道路。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顶尖财经智慧,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文/贾晋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部主任 今天,王毅外长在“两会”记者会上回答关于中国主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提问时说:“现在世界经济又到了一个转折点,如何来摆脱长期的低迷不振,如何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如何来有效地协调各国的政策,就像这位记者所说的,国际社会正在把目光转向中国。习近平主席已经向世界清楚阐明了中方办会的宏观思路,本港台直播们将在全面推进各项议题的同时,着力从三个新的角度来寻求峰会的突破。一是以创新发掘新动力。二是以改革注入新活力。三是以发展开辟新前景。”这里的“转折点”可以说颇有深意,强调了今年G20峰会所面对形势的紧迫性。 三个月前的2015年12月初,中国开始了作为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的“任期”。而就是从这个月开始,随着美、欧股市的一轮暴跌,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动荡与恐慌之中,“大衰退”成为西方舆论热炒的话题,新的金融危机似乎“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这样的局面下,作为G20这个“朋友圈”的轮值“群主”,中国需要面对的是了不起的挑战。 将于今年9月初在杭州举行的G20领导人峰会,是G20的第11次领导人峰会。简单回顾一下G20领导人峰会的历程,就会发现,当前G20所要面对的形势,一如2009年——经济危机最困难之时。 G20领导人峰会机制源于2008年11月,当时“金融海啸”来袭,全球20个最大经济体的领导人临时会聚华盛顿,“会诊”经济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经济形势,这次会议的公报,也都是关于紧急事项的措辞。会后短时间内,美联储就开始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此后不到5个月时间,2009年4月,G20就在伦敦举行了第二次会议,以应对“金融海啸”向全球蔓延,导致金融危机深层化发展。再一次仅仅5个月后,G20第三次领导人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这次会议上宣布G20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协调的首要论坛。 G20在2009年召开了两次领导人峰会,是因为那一年那一年全球GDP下降1%,贸易量下降12%,投资流通下降36%,全球资产缩水50万亿美元,股市市值近乎“腰斩”50%;全球经济危机处在深层化发展之中,各国不得不通过加强经济政策协调来应对。 而2016年的形势的紧迫性,宛如2009年再现。仅在2016年1月,全球股市暴跌造成的损失就达到8万亿美元,“速率”远超过2009年。而更加严峻的是,部分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新趋势,若不加以协调,恐怕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可逆的长远伤害。这种新趋势就是“负利率”。 1月28日,日本央行突然宣布实施“负利率”,引起全球市场恐慌。早于日本实施负利率政策的欧洲央行,则在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3月9-10日将举行的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已经被预期铁定扩大“负利率”政策规模。而美联储也表示在对今年下半年实行“负利率”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负利率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什么样的长远危害呢?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它颠覆了数千年来形成的“利率不能为负”的金融基本规则,导致作为金融运行基础的贴现率无法计算,于是,“未来收入总和”就不能计算。由此导致投资机构为了能“算账”,不得不给资产假定一个高得不可能风险溢价。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资产价格无法计算,于是就只能投机,尤其是投向“零收益率资产”。这两天出现的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暴涨,就是显而易见的后果。这种暴涨并无实体经济逻辑支撑,必将有暴跌伴随。“负利率”如果发展下去,给全球政策带来的“倒逼”后果将是:利率、汇率将无法监管,货币将失去意义,极端通胀和极端通缩都可能发生。正如国际清算银行(BIS)3月6日发布的报告所指出,如果欧洲与日本央行进一步下调负利率或者长期维持负利率,那么个人以及金融机构的行为将难以捉摸,将带来严重负面后果。 今年的形势,是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第二次面临金融危机的严峻后果,并且更加深层化。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由中国来主办G20峰会,将给世界前进的道路带来新的可能性。中国作为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大国,能够把通过实体经济发展重振全球的G20价值观推动下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