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去产能、调结构、谋升级为目标的供给侧改革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如何抓住经济转型的机会,使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APEC会议提出的绿色供应链理念正成为新供给侧改革的新抓手。 对接供给侧改革 人们喜欢谈论什么会是下一个产业的风口,并以此作为投资的目标。而传统行业也可以有自己的风口,这是因为风起时分,不仅意味着市场规模、利润空间、格局变化,更意味着环保和绿色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1996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学者第一次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当时是将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又可以环保、节能、节约资源,形成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制造体系。 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介绍,APEC对环保和绿色增长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绿色供应链是近两年出现的新议题,引起了APEC成员的高度重视。2014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2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布建立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并批准在中国天津建立首个示范中心,与此同时,供给侧改革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热点。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恩专认为,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精准”切入点和“长期”抓手。 首先,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中长期积累的供给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充分释放制度供给潜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持续提升,这就需要在微观层面找准切入点。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制造、分销、零售、客户的全产业链的绿色标准、质量体系的形成,实现从企业到产业的整体、结构性的可持续发展,它必须从行业的具体产品及其供应过程抓起,这也恰恰是供给侧改革成功的微观基础。 其次,供给侧改革带有长期性特征,诚然,去产能、去库存等要打短期攻坚战,但要加快放开准入,增加有效供给,进而实现要素市场的高效率运行,就是中长期的任务了,绿色供应链就是长期抓手之一。 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供应链是APEC大力推进的一个项目,从现实看,中国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的理解和实践上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出口上,经常遭受到绿色壁垒的羁绊。 在全球蔓延的“碳标签”正逐步抬高国际贸易的门槛,消费品行业节能减排的压力在加大,未来碳标签、碳足迹将成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新门槛”,可以说,碳足迹、碳标签等贸易政策工具将是国际贸易中的热点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形成和积极推进,是顺应趋势的,也是应对国际规则和技术的新变化的主动选择。 在绿色供应链的发源地,美国几十年持续地在发展绿色供应链,并且是与其全球价值链耦合在一起的,和经济全球化捆绑在一起,因此处于领先位置。 欧洲则是利用其市场,在绿色采购方面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经常会利用绿色壁垒阻碍中国产品的出口,当时中国企业对此了解不够充分,曾经造成过一定损失。 发展绿色供应链,不但可以满足社会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更能减少污染的排放,从生产的源头上就杜绝了污染的可能,实现了真正的无污染绿色化生产,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尤其是愿意为绿色产品埋单群体的增加,这样的产品必然会是未来供给的核心。 据了解,目前在建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就实行了严格的节能标准,其在574米以上安装国内最高的风力发电机组,能源消耗量比一般普通建筑要少1/2以上,是这一领域的典范项目。 刘恩专认为,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建设,是天津自贸区制度试验与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以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为发展特征的自贸区,要实现国内外发展要素的聚集和产业链的双向延伸,就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强化绿色供应链管理。 健全机制是保障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绿色意识的提高,全社会在绿色生产理念上很容易达成共识,但与此同时采用绿色产品必然会增加成本,公众愿意为此埋单的似乎不是很多,雷声大雨点小的现实尴尬急需解决。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绿色供应在短时间内会增加生产成本,但从长远看其带来的综合效益值得肯定。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需要从几个维度考虑问题。 首先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从政策上给予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产品和企业一定的税收,从而使企业得到切实可见的效益。机制很重要。带来的效益比增加的成本要高,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很简单很直接的效益。 其次就是引导机制,建立全社会的共识,引导群众和消费者的消费模式,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氛围。第三就是交易机制,例如在污染的超排和减排之间进行交易,既可以减少整体污染,又可以使绿色产业链使用者看得见收益。 “绿色供应链合作具有跨领域的特征,可以将绿色经济、环境保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贸易投资便利化、互联互通等议题有机结合起来,并拓展到标准一致化、中小企业合作、经济技术合作等更加广泛的层面,前景非常广阔。”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认为。 新金融记者 彭俊勇 作者:彭俊勇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