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过去一年中国影史的票房纪录被不断刷新,在《速度与激情7》、《捉妖记》接连创下票房纪录仅半年有余后,上映仅两周的贺岁电影《美人鱼》再次刷新了票房纪录。
时代周报记者 汪喆 发自北京 过去一年中国影史的票房纪录被不断刷新,在《速度与激情7》、《捉妖记》接连创下票房纪录仅半年有余后,上映仅两周的贺岁电影《美人鱼》再次刷新了票房纪录。截至2月21日,《美人鱼》的票房总额达26.28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电影。 以《美人鱼》为代表,今年的春节贺岁档也以30.26亿元的票房总额打破了贺岁档票房纪录,相比去年贺岁档增加18.2亿元,同比增长66%。仅大年初一当天,全国电影票房就高达6.6亿元,同比增长77%。 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电影票房总额的狂飙突进,则彰显了文化传媒行业在大环境下的生长动力。资本对文化传媒行业的热情持续高涨,在2013、2014年的基础上,2015年行业并购额达1500亿元。 除了影视传媒、游戏动漫等领域持续发力,体育和旅游等泛文化领域的增长也备受瞩目,这些也成为资本大鳄近几年接连布局的领域。 影视板块持续发力 “有种说法,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人们娱乐消费的需求会被放大。”易观智库分析师黄国锋如是说。刚结束的2016年电影贺岁档似乎是这种说法的最好证明。 《美人鱼》无疑是今年贺岁档的最大赢家,该片以打破影史纪录的票房占据了整个贺岁档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动画、探险、奇幻等多类型电影也在贺岁档百花齐放,几乎都取得了不错成绩。 贺岁档票房总额创纪录只是过去一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缩影,在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股市高开低走的2015年,影视行业却呈现出火热场面。 根据易观智库研究报告显示,以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开始,中国电影制发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在这之前,这一市场经历了近20年的探索和市场启动期。2015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总额超440亿元,增速全球第一,同比增长48.7%。易观智库研究分析,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预计到2017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此后三年由中国主导的优质合拍片也将逐渐增多,中国电影工业体系逐渐完善。 从公司层面来看,过去一年也是影视制作公司百花齐放的一年,老牌和新兴的影视制作公司双双发力。其中,以中影、华谊兄弟、光线影业、博纳影业等传统的影视公司占得先机,这几家公司深耕影视行业多年,在制作发行上都有着深厚的积累,并都立足于影视作品的制发不断地尝试新的领域。如中影专注研究挖掘电影衍生品产业,华谊兄弟在互联网娱乐初显成效的同时加大布局实景娱乐,光线则在影视制发领域深耕游戏、动漫等板块。 后入局的影视公司中,乐视影业、阿里影业以及万达影业的发展值得一提,这三家后入局的影视公司都擅长创新。乐视影业与好莱坞的跨国界合作模型已经形成雏形,未来将会把更多的好莱坞模式引入中国;阿里影业则立足自有的互联网资源,将旗下在线选座购票平台和娱乐宝两项业务注入公司,布局“互联网+电影”;万达影业的创新性虽相比偏弱,但依托于万达的发行、放映资源,在2015年制发了多部高票房的现象级作品,其发展也是稳步前行。 根据海通证券的预测,2016年预计中国票房超600亿元,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时代来临。过去五年,中国电影票房的复合增速为34.07%,预计2016年中国票房将超过600亿元,同比增长率超过35%,观影人次将达16.94亿元;到2017年,中国整体票房将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且单片票房极限可达30亿—40亿元。 “文化传媒属于大众消费的领域,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会被放大。这几年都是保持着高速增长,消费需求的增长就给了文化产业持续增长的动力。”黄国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2015年资本市场高开低走,资本趋利,虽然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资存在高风险,但相比实体经济的下行风险,影视行业的高回报率也驱使资本对于文化传媒的热情不减反增。”黄国锋如是分析。 资本市场热情不减 并购迭起,几乎是文化传媒行业在2014年到2015年出现频次最高的 作者:汪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