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贺少成
编者按 似乎一夜之间,大大小小的公司里已经满是年轻人的身影:特立独行的80后,更加前卫开放的90后。而四五十岁的60后、70后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在职场被挤压,身体也逐渐在走下坡路。 与“四十不惑”的古训恰恰相反,他们开始质疑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最想做的?工作抑或生活,还可以有什么机会或变化吗?其间的压力与内心的挣扎只有个中之人能深刻体会。 中年危机,也称“灰色中年”,高发在39~50岁,是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如何长期规划职业生涯、保持职业技能优势避免出现“被辞职”?如何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乐观态度,充分认识自我,接受现实中的自我,重新上路?政府企业社会如何关注这一群体、依法保障他们的权益?敬请关注本版推出的系列报道“聚焦职场中年”,一起关注探讨中年人职场迷茫、困惑与出路。 一位知名通信设备公司的员工,因接近35岁的年龄被辞退,在网络上撰文称还不起房贷,一时间成为热点。 一名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的女硕士,在外企工作10年后,如今37岁的她连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都找不到。 …… 曾经,女性40岁、男性50岁的“4050”人员被看作是就业再就业的困难群体。但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这条年龄线似乎被进一步压缩。“4050”人员注定是被抛在身后的一群人吗?“4050”,是否意味着“职业冬天”已经来临? 微调查: 工人日报在今日头条上做的一项"4050’是否意味着‘职场冬天"的调查,有将近1500人参与。 在“哪些行业‘4050’人员难就业”的调查中,网友投票从多至少的选项依次是:服务行业、IT业、网络主播等新兴行业、传媒行业、影视行业。 “4050”人员职场出路在哪里?网友投票最多的选项是“工作不出岔子,安稳度日”;其次是“学习新技能,重新创业”;再次是“向管理人员晋升”;最后是“苦练内功,成为行业领军人才”。 “4050”人员的特点是什么?得票最多的选项是“经验丰富,关键时刻能顶上”;其次是“上有老下有小,难以全身心工作”;紧随其后的依次是“人不同,特点不同”和“思想固化,缺少冲劲”。 企业裁掉“高龄”员工到底对不对?62%的网友表示“他们作出了贡献,不应‘背锅";29%的网友表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仅有10%的网友表示“企业要发展,裁员无可厚非”。 网友“仙人掌”直言不讳地表示:“现在有些企业越来越差劲,曾经为企业奉献了青春,把生命最美好的年华和经历都给了企业,企业却让老职工下岗!这样的企业没有良心,没有未来!” “4050”人员再就业的难点在哪?得票最多的选项是“太多企业在年龄上设限”;随后是“年龄太大,学习新东西困难”;其次是“技能单一”;最后是“自我定位不够准确”。 网友“天元地方”提到,现在“35岁就业就是一道坎”。网友“志在四方”也提到,“现在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都不少,谁还会要‘4050’员工?” 如何保障“4050”人员的权益?网友投票最多的选项是“政府加强监管”;其次是“工会要站出来撑腰”;接下来的选项是“企业不可一味追求‘年轻化"和"高龄员工’要勇于维权”。 被辞退: 中年遭遇职场危机很尴尬 今年36岁的陈琳,年初在无奈之下选择了辞职。有美国某知名大学硕士文凭的她曾在上海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工作了近6年。 “自己过了35岁,精力和拼劲儿确实不如以前了。但公司每年都在进新人,也会从其他公司挖人,内部竞争压力很大。”陈琳回忆道,“公司不会刻意辞退,但会以各方面绩效考评不行,从削减待遇、踢出核心项目等方面软性逼你走。”这种工作氛围让陈琳感到既愤懑又焦虑,思索再三,她被迫提交了离职书。目前,陈琳还是待业状态,“虽然我上家的工作经历还算过硬,但这个年纪能不能再找到合适的工作,也还得看机会和人脉。” 在北京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做程序员的张羽,虽然才刚过30岁,但已经在担忧自己40岁之后的职业生涯了。“年纪大了,开奖,写不动码,也熬不动夜了。做程序员如果能做到40岁就算是很高龄了,要么削尖了脑袋去冲管理层,要么就得转行。”张羽说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