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破壳
属鹳形目鹮科,和大熊猫一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中国仅存2000多只,开奖,属濒危物种。 昨日,乐山市沙湾区一处深山中传来消息:西南地区第一只全人工孵化的小朱鹮于上午11时08分破壳而出。这是去年底我省引进50只朱鹮种群后的首次人工孵化繁殖。 朱鹮,属鹳形目鹮科,和大熊猫一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中国仅存2000多只,属濒危物种。据悉,2018年5月1日,有望在峨眉山开放朱鹮与公众见面。 42小时努力 小朱鹮终于破壳而出 在距乐山市区约40公里的沙湾区踏水镇一处大山中,居住着50只从河南、陕西和浙江引进的朱鹮。在林间笼舍中,朱鹮时而静静站在木杆上,时而展翅飞舞。 这里洋溢着新生的喜悦。在一旁的孵化室内,当天刚出生的一只小朱鹮静静地躺在育雏箱里。“当时我正在例行晾蛋,突然发现最早孵化的3枚蛋多次晃动。”谈起两天前的发现,饲养人员许艳清仍难掩喜悦,她认真观察发现一枚蛋的壳已被啄出了一个米粒大小的洞。 “这意味着第一只小朱鹮即将出壳。”许艳清看了一下时间:4月16日16时30分,她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和同事们分享,大家都很期待。小朱鹮的破壳时间一般在20~40多个小时,但大家每隔10多分钟都要去看一下。 4月17日晚,大家一宿没睡,轮流值守。18日上午10时37分,努力42小时后,小朱鹮顶破蛋壳露出一只翅膀,15分钟后另一只翅膀也露了出来,11时08分小朱鹮和蛋壳完全脱离。放在秤上一称,足足有55.3克重。这只初见世面的小朱鹮,浑身湿漉漉的,努力睁开了双眼。朱鹮繁殖专家黄治学介绍,经过大约45天喂养后,朱鹮可以进行初飞,放入笼舍之中。 “自由恋爱” 50只朱鹮 17对成功配对 据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副站长鲜义坤介绍,朱鹮是很“专情”的物种,恪守“一夫一妻”制。圈养环境里,朱鹮一旦配对,便会排斥第三者,即使身边有求欢者,atv,也绝少“出轨”。这50只朱鹮全部是成鸟,都进入了适合繁育的年龄,而且雌雄数量相等。 2016年11月26日,50只朱鹮全部就位后,大规模相亲配对开始了。除了鸣叫、跳舞、嘴叼树枝这些常见求偶动作外,朱鹮还有特殊的求偶技巧——染色。随着繁殖期到来,无论雌雄,朱鹮的羽毛都会变成黑色。 “羽色的转变是朱鹮求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种质资源首席专家、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站长熊铁一介绍,羽色的转变并不是换羽,朱鹮的颈部有一特殊的腺体,能够在求偶期分泌黑色物质,朱鹮水浴时,脖子会频繁地擦蹭自己的身体,将所分泌的黑色物质涂抹到羽毛之上,使之变成黑色,“告诉对方我准备好了。” 饲养人员王国建介绍,今年2月初,大部分朱鹮坠入爱河,变色的朱鹮达40多只。经过“自由恋爱”,最终有17对朱鹮配对成功,喜结良缘。 “浙江那边的朱鹮3月初就要产蛋了,但这边推迟了10多天还没动静。”王国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最初大家都捏了一把汗,直到3月21日傍晚,他发现有一只朱鹮趴在巢里,不停地摇屁股,“这是产蛋的表现啊。” 王国建和同事张振祥两人奔向笼舍,终于发现了第一枚蛋。截至4月17日,17对朱鹮共计产下58枚蛋,最多的一对产了8枚。 最爱吃泥鳅 开始不适应 现已和饲养员混熟 顺利产蛋、孵化破壳,得益于工作人员们的精心照料。在朱鹮非繁殖期,每天上午9时、下午2时,工作人员都会换上工作服、穿上胶皮雨靴,去给朱鹮喂食。 “朱鹮的主食是小鱼、小虾、泥鳅、昆虫,最爱吃的是泥鳅。”鲜义坤介绍,基地里每天消耗最大的食物就是泥鳅,平均每只朱鹮每天吃6两泥鳅,50只朱鹮每天要消耗掉泥鳅30斤。 大量泥鳅从哪里来?鲜义坤告诉成都商报记者,2016年下半年开建沙湾临时基地之前,他就和同事到乐山、峨眉山等地寻访泥鳅供应商,泥鳅除了干净、健康,还不能太大,否则朱鹮要噎着。 据王国建介绍,这批朱鹮刚到四川时,都不太适应环境,如果有生人进入笼子,会吓得食量减半,一两周才能缓过神来。如今,经过半年适应期,朱鹮和饲养员已混熟,有时还会他们和嬉戏一番,“它们已经把这里当做了家。” 展望/ 朱鹮明年五一有望与公众见面 两年后或发展到上百只,位于峨眉山脚下的朱鹮繁殖基地正在抓紧建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