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最近,一位领导干部在当地政法信访工作会议上这样说。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居民户口和身份证丢失,找派出所10年没补办,多次上访也没解决。他问与会干部,这种事情,如果换成你的兄弟姐妹,你会让他这样跑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才有理解之心、服务之心。遗憾的是,一些干部没有这种换位思考、服务群众的意识。遇到事情,总是首先想到自己如何省事简便、如何尽可能规避风险,而没有想到群众会付出怎样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致使原本应该简单的手续变得复杂了,原本应该告知的事项没人说,原本应该尽快解决的问题一拖再拖,让群众疲于奔命、苦不堪言。类似这样的现象,反映了个别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漂浮,忘记了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 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只有多贴近群众、多体谅群众、多为群众排忧解难,才是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可以说,面对群众的问题难题,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是检验一个干部的重要试金石。 现实中,有的干部高高在上,不察民情,下面问题不少,群众反映强烈,却自以为工作搞得不错、沾沾自喜;有的干部蜻蜓点水,下到基层只看亮点不问痛点,碰到问题矛盾躲着走,面对群众的呼声无动于衷。凡此种种,既损害群众利益,又不利于事业发展,还有损党和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必须坚决整治。 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才能了解真实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atv,更好服务群众。让干部下得去、沉下心,开奖,一方面靠思想自觉,另一方面要靠长效机制。干部下去,不是看风景,只有突出问题导向、列出问题清单、明确工作责任,并用问责机制督促责任落实,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干部干得怎么样,工作有没有成效,不能由干部自己打分、自我评价,而要建立完善群众反馈和评价机制,突出群众意见的权重,让群众成为干部政绩的“考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干部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干出群众满意、造福一方的业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