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清明将至,一则一月前的旧闻被人们翻出。放在全国楼市大限购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应景。尤其是,这一切都可以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镜鉴。 2017年3月2日召开的苏州市清明工作会议上,苏州各殡葬服务单位接到指令,严禁经营性公墓跨苏州市区域外销售,将有限资源更好服务于本市群众。 苏州公墓的限购政策,与一二线城市住宅限购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墓票”和“房票”一样,与户口挂钩。苏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工作人员表示,经营性公墓不得跨区域推销墓穴,对外市户籍人员确需在苏州公墓安葬的,要报经公墓所在地民政部门同意。 第二,在北京上海,住宅根据面积和价格分为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在苏州,只允许“普通墓地”的存在。根据苏州新规定,atv,新建墓穴,单穴不超0.7平方米,双穴不超1平方米。 此外,墓地和住宅一样可以“预售”,与住宅空置不同,墓地可能要等几十年才能等到主人入住。因此,苏州禁止为尚未死亡人员购置墓穴,为死者的健在配偶留作合葬的寿穴及罹患重病且医院已出具《病危通知书》的除外。高龄人员因故确需购买墓穴的,由公墓所在单位报经属地民政部门批准。再次,住宅限购政策由多个部门通力配合,从开发商到购房者,从买地融资到限购限贷都有相应部门。在苏州,直播,墓地限购管理同样由民政、监察、规划、国土、农委、物价等部门将共同参与,对未严格履行殡葬管理和公墓监管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报请监察部门追究相关单位或人员的责任。 苏州市共有经营性公墓30个,另有一些公益性公墓和停办公墓。(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国家规定可知,公益性公墓主要在农村,只安葬本村村民,不对外,不允许开展经营活动。经营性公墓须经当地政府同意,在土地管理、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发改委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报省级民政部门审批。) 实际上,苏州的墓穴是一个远比房地产紧俏的市场,房地产每年还有新房建造,而墓穴数量是固定的——苏州由国土部门认定的经营性公墓用地有2737亩,30个经营性公墓可以提供42万个墓穴。 这42万个墓穴自然引来疯狂的追捧。 2011年时,有媒体算过,按照苏州每年死亡4.2万人的速度,按一人一墓或二人一墓的墓葬形式,苏州所有的墓地20年内将告罄。 事实上,苏州墓地的消费者不仅仅是苏州人民,因为地缘和历史因素,很多长三角城市的人们会到苏州购买墓地,其中以上海人居多。外地人购买墓地过多,每到清明节,进出城的高速都会大堵车。苏州人不堪其扰,甚至在一些论坛出现了“为什么苏州现在沦为了上海人的廉价坟场”这样的问题。 2015年,苏州市民政局计算在极端情况下,苏州的墓地将在5年内售罄。 此外,苏州的风俗习惯造成了墓穴的“预售制度”——谁家中如有70多岁的老人,其子女就会为老人准备好墓区的位置。预售“活人墓”造成了大量的空置,根据当时媒体的粗略统计,一些墓地的空置率高达25%以上(活人墓极好辨认,石碑上刻着红字的就是)。 同时,一些政府官员并没有做出好的表率。根据澎湃新闻2015年的报道,前南京市长季建业在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旺山墓区购买了153平方米的墓地,价格仅为两万元。这块原本可以容纳38人的墓地空置多年。 预售除了造成墓地空置外,也为墓地的流通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在物价局限定的市场之外,墓地的“传销黑市”开始形成。 以季建业购买的苏州吴中横泾公墓旺山墓区为例,当地物价局给出的价格是单穴1.2万-1.4万/座,双穴1.3万-1.5万一座。不过,一位曾经购买过该墓地的上海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他在2014年通过销售购买的时候,价格就已经是单穴3万元,双穴4万元,几乎是官方价格的2到3倍。此外,他表示,当时墓地就已经不卖给上海人了,但是他做了一个假户口证明蒙混过关了。 而像凤凰公墓七子墓区这样的顶级地段,早在2010年,价格就已经达到了10万元,如今更是已经“一墓难求”。 实际上,苏州素有“投资墓地”的风潮,1990年代,全民炒“塔陵”的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1990年代中期,塔陵——一种用于存放骨灰的古塔,被苏州政府引入,作为中国殡葬改革的试点。苏州兴建了13家塔陵售卖,很快,带有“升值空间”的塔陵穴位成为全民炒卖的对象,甚至吸引了海量的外地买家。根据《瞭望周刊》的报道,当时销售人员“一麻袋一麻袋的钞票往轿车里装”。后来经过调查,苏州及周边地区的塔陵公司仅在上海就销售10亿元。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