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塑料紫菜”、“塑料大米”等词汇现身网络,最后都被证明是谣言。然而,近日又有人拿 “塑料粉丝”来“热炒”。 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视频称,粉丝也是塑料做成的,“烧出来全是黑塑料”。该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一时间将粉丝推上了风口浪尖。随后,各家媒体、科学网站都自发出来做实验辟谣,但仍无法消除部分人的疑虑。 为何这样的谣言层出不穷,并且总有人相信呢?专家表示,根源来自于信息的不透明,公众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权威部门没有及时发声辟谣,而这些又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网传“塑料粉丝”视频 2月23日前后,网上开始流传“塑料粉丝”的视频。视频中,一个中年男士拆开一包袋装龙口粉丝,用棍子挑着点着了,粉丝烧完留下一些黑色残留物,该男子声称自己在点燃过程中 “味道很刺鼻”,他断定这一袋粉丝是用塑料制成的。据了解,类似的视频还有很多个版本,视频中的实验者既有男性也有女性,结论相同,均称购买到的粉丝是塑料做成的。 这样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广泛被转发,一时将人们常吃的粉丝推上了风口浪尖。据牡丹晚报3月15日报道,一位年龄较大的山东菏泽市民表示,自从看到网上流传的视频后,她不仅再也没有买过粉丝,就连家里剩下的粉丝也不敢吃了。“我也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买的粉丝是真是假,不过我烧了一下,也能点着,看着确实有点像塑料点燃后的东西”。该市民还说,“别管视频内容是不是真的,直播,反正最近我没买过粉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其实早在2月24日,“塑料粉丝”视频中涉及的这家企业,就已经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称用燃烧的方式来辨别粉丝是否为塑料制成的不科学。该企业称,“一般而言,市面上品质较高的粉丝成分只有两种:淀粉和水,而淀粉本身就是一种碳水化合物,而且是有机高分子化合,因为含碳氢多,所以易燃。而品质越好的粉丝,因其纯度好,且成品经过干燥处理,粉丝会有一些中空结构,所以在燃点达到燃烧条件后,自然会烧着,因为其中空结构,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该企业还表示,已经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对恶意中伤其品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淀粉及淀粉制品专业委员会也发布了声明和辟谣,称燃烧鉴别方式并不科学,并已经报警,追究谣言散布者的法律责任。 检验机构、相关行业受谣言影响大 尽管已经有当事企业、行业协会以及一些媒体、科学网站的辟谣,这类视频仍和“塑料紫菜”一样,有不少人加入到了转发“提醒”别人的队伍中,直到现在也还有人在转发这个视频和传言。 3月8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2月十大谣言,塑料三次上榜。排名最靠前、传播最广的是“塑料紫菜”,位于第二名。第四名是“塑料大米”,在一个视频中,一名男子将白色塑料袋扔进机器内,不一会儿,机器的另一头就生产出了一堆类似大米的东西。在微信朋友圈里,该视频就被冠以黑心大米的旗号被网友疯传。而事实的真相是,开奖,这只是塑料造粒的加工过程。 “塑料粉丝”则排在第七位。 据现代快报3月20日报道,众彩(南京最大的物流集散地之一)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的主任王玲表示,每次网络上出现“塑料紫菜”这样的食品热点事件后,他们都要对市场内的相关商品进行检测。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求证。 王玲说,这确实造成了比较大的人力、精力的浪费,即便是已经被辟谣过的,相关商品他们还是要进行检测,“因为我们如果不去做(检测)的话,就是工作不力、监管不力。” 而相比于对检验检测机构造成的这些资源浪费,相关行业遭受的损失更大。根据媒体报道,“塑料紫菜”事件之后,坛紫菜主要产地晋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据保守估计,该事件对晋江、福建紫菜产业将造成近亿元的损失。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市民表示,即便已经看了辟谣报道,她今后仍旧不敢再吃紫菜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粉丝和塑料都能点燃 燃烧后粉丝会变成黑色的固体物质传谣造谣要担责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