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中明确提到要重点建设麝香、人参、羚羊角、川贝母、穿山甲、沉香、冬虫夏草、石斛等濒危稀缺中药材基地,其目的也是以此促进濒危稀缺中药材的科学种植养殖,减少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依赖,实现以发展促保护。 作为濒危物种的穿山甲是否可以规模化养殖,长期研究这一物种的专家,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诗宝表示,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吴诗宝介绍道,规模化养殖需要捕捉野生的种源,而穿山甲现在属极度濒危物种,种源稀少,“现在搞规模化养殖是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除去种源的因素,吴诗宝还表示,目前养殖的技术条件也不成熟。 吴诗宝向澎湃新闻解释道,当前人们对穿山甲的认识还不够,其习性“古老特化”,与一般动物不同。他进一步说,穿山甲的食性特化,只吃蚂蚁和白蚁,体温条件能力差,免疫能力也差,总之,人工养殖难度非常大。 澎湃新闻注意到,三和药业的合作单位之一是东莞市庆丰园药用动物研究所,南方日报2014年曾报道,这家单位通过人工驯养的方式,共成功繁殖出子一代穿山甲10头,成活率100%。 养殖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吴诗宝说,这要看成活率和繁殖成功率,“要保证能成活到10岁的穿山甲占当年繁殖数的80%,还要保证雌性穿山甲的繁殖成功率达到80%,子一代也要达到这两个标准”。 此外,吴诗宝强调,“目前,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养殖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要防止有些人打着合法养殖的名义从事珍惜濒危动物的走私贩卖活动”。 对于穿山甲入药的需求,吴诗宝呼吁中药把穿山甲甲片的使用量大幅降低。 他还表示,中国的药典上只肯定了中华穿山甲甲片的药用性,但这一品种已很难找到。 吴诗宝称,所谓的养殖的都是外来品种,药典上并没有说其甲片价值,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