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大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始于2008年,由国内中青年性与性别学者、社会活动家共同参与。评点活动关注每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性与性别”事件,致力于在纷繁复杂、存在广泛争议的事件中,通过专业的评点,推进性人权,促进性别平等。该评点强调以社会性别平等等视角,进行价值立场鲜明的评点,希望以此引导社会舆论,促进公众观念和意识的改变。 2016年度“年度十大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由评点组授权澎湃新闻发布。以下为十大事件与部分点评: 1、高校女生节标语引发社会热议 事件:3月7日,部分高校男生悬挂出的女生节横幅的内容引发热议和批评。如“春风十里,不如睡你”,“XX校女生,国家唯一指定儿媳妇儿”等,由于内容涉性被部分人士批评为“集体性骚扰”和“性别歧视”。而高校“男生节”时,女生悬挂的横幅也有相似的表达,但却未引起争论。 评点: “女生节”横幅广受批评,我们应该理解部分女性因标语中的性意味和性别刻板印象而感到不舒服,批判“女生节”背后的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物化女性有其合理性。但同时,去审视高校“男生节”中女生贴出的类似标语,也有助于我们认识时代变革中青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促进对不同文化样态的理解。女生的积极发声使得我们更容易理解这些横幅背后的涵义,即 “趣味和段子才是王道”,一些民众接纳 “污文化”也可用于亲密关系的公开表达,认为“污”一点更萌更可爱。 2、伴娘柳岩在包贝尔婚礼上“被性骚扰”视频曝光 事件:3月30日,演员包贝尔夫妇的婚礼上,“闹伴娘”(柳岩)的视频被上传网络,引发网友对“性骚扰”的大讨论。舆论多指责包贝尔和伴郎团趣味低下,柳岩公开声明重视与新婚夫妇的友谊,不愿给新郎、伴郎团等按上公众希望的“公开性骚扰”的罪名。 评点: 某些人凭借视频断定这是一次集体性骚扰,说明社会整体对性骚扰敏感度提升的同时,也容易陷入简单粗暴的框架中。公众的“反性骚扰”呼声在通过网络传播的同时,也在建构着另外一种“性骚扰”,也就是,基于自己的设定、假想、推理来评判。这种快速定性的舆论导向,忽视了当事人的真实感受和看法——评判权从当事人转移到公众手上的过程,亦是压缩主体判断力的过程。此事件还可看出传统性别意识形态的固化,即女性是娱乐游戏活动中的“受害人”。虽然“闹新房”等婚礼习俗中存在性骚扰的情况,但也要警惕“反性骚扰”话语的扩张。 3、特殊场域公共事件引发热议 事件:4月5日,一位女网友在网上爆料,称自己在北京和颐酒店住宿时遭不明男子强行拖拽殴打,谴责酒店管理不力及相关责任部门冷漠。一时间,该酒店有“卖淫案底”、“塞小卡片”、“黑社会”等成为引发网友对酒店安全担忧的关键词。这起“良家妇女”被当成性工作者的“误伤”事件,引发“女性需要安全的公共空间”的讨论。11月,该涉案男子以介绍卖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评点: 在一些人那里,他们将性工作者和嫖客当成不安全的来源,进而希望通过扫除这些“不安全”来保护“我们”光鲜的日常生活。义正辞严的背后,缺乏对排斥社会底层和边缘人群的反思。2016年5月8日,湖南长沙,诉讼请求被驳回后孙文麟和胡明亮拿着判决书在法院门口录视频,孙文麟和胡明亮是一对同性恋情侣,2015年6月两人到长沙芙蓉区婚姻登记处登记遭拒,随后二人以不作为为由将芙蓉区民政局起诉至芙蓉区法院,2016年4月法院驳回了二人的诉讼请求。 澎湃新闻 资料 4、“同性婚姻第一案”败诉 事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