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以往工读学校是“半工半读”,学校里有专门让学生劳动的车间,但现在学校的课程则完全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来开展的,因此“工读学校”也被改为“专门教育学校”。 但工读学校目前仍保留着一个特点——全程教育模式,学校全部采取寄宿制。 “我们学校实施的是全员、全程、全覆盖的‘三全’教育模式。”梁根余说,在学校里,所有教师除了上课,还要参与学生心理辅导、谈心、课间管理等,与学生学习生活都在一起,全程监管,24小时无缺位。 “从学生周日3点到学校,到周五3点放学,这段时间所有老师都是全程管理的,包括晚上晚自修和住宿。”而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学校到处都覆盖着电子监控设备。 梁根余说,学校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管理学生,但对于这些“问题少年”,无暴力管理确实很难,“我们只能通过‘三全’的方式来约束学生,配合教育,达到转化目的,比如有学生喜欢逃课,在我们这里就没有机会,时间久了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即使在宿舍,教师也陪着学生。梁根余告诉澎湃新闻,启德学校的宿舍分配并非固定的,“学生表现比较好,就会三四个分到一个宿舍,如果有一些学生煽动性较强,或和其他人相处不太好的,就有可能一个人一个宿舍。” 对于外界质疑的,在工读学校会不会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梁根余说,从住宿就能看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是共处一室的,直到学生熟睡后,老师才会回隔壁房间休息,而我们规定,老师的门和学生的门都是不可以关的,不会给学生交流不良思想的机会。” 除了360度无死角的监管,对待这些学生,还得需要更多的耐心,“比如有些学生有暴力倾向,但暴力其实很多是情绪的问题,老师在教育方式上多注意一些,就不会激化这种矛盾。” “如果学生有暴力行为,我们就让老师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梁根余说,他经常和老师们强调“要学会等待”,“学生如果不做作业,老师在旁边陪着,白天不做晚上做,以比较平缓的方式,让学生逐渐适应我们的教育。” 在启德学校教学楼里,澎湃新闻记者看到了一间“宣泄室”,四面墙壁贴满了厚实的软橡胶,中间还放置着沙袋和不倒翁,梁根余说,学生在中考前常常因考前焦虑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曾经有一名学校在气愤之余,把学校的墙都砸出了洞。 “得知这个情况后,我们就商量赶紧配备了宣泄室,如果学生感觉自己的负面情绪需要宣泄,就可以和老师申请去宣泄室发泄一下。”梁根余说,这就是工读学校相比普通学校的好处,老师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感受学生的情绪和状态,做出最合适的安排。 梁根余告诉澎湃新闻,前段时间上课时有一名学生“不见了”,在他四处寻找后,发现学生就坐在楼梯口,“如果是普通学校老师,可能上来就会骂‘怎么不上课’,但我觉得他应该有情况,就坐下来和他聊,果然他说他和同学起了口角,怕到教室会忍不住动手。” “对于他的这种行为,在我们看来,是应该表扬的,他已经学会了如何去让自己冷静。”梁根余说,学校的个性化教育并非口头说说,而是每名教师都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直播,对学生的一些反常行为也并不是直接否定,一旦有进步,都是值得表扬的。 “要对学生好,好到他们不好意思” 对于工读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海另一所工读学校辛灵中学的校长谢小双也多有感触。 辛灵中学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周围是菜场和旧式里弄,几家网吧间隔其中。 步入校门,教学楼的外观已经不新,走廊墙面上挂着学生自己的剪纸、绘画等作品,比如《弟子规》的内容配上漫画,生动可爱。在辛灵中学一周工作安排表上,比其他学校多了一门“行规训练”课,这是一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进行教育的课程。 “以前辛灵中学也有铁门、铁窗和禁闭室,教师靠关、压、打骂、体罚的方式来管学生。”谢小双说,2008年他上任后,就拆除了“监狱式”的围栏,“我跟老师说,你们这么管孩子管得住吗?学生面上服,心里还是不服,强制手段的效果只是暂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