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宝:我觉得“男生危机”的出现从根源上来说,可能是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我们现在的教育的体制,教育的方式,很多方面并不适合男孩。 现在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体制更强调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希望学生表现出安静、顺应、听话的性格,学校的课程设置上也大多以文化课为主,而适合男孩子性格的体育理、综合实践课和科学探究活动则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甚至被大大削减,从而造成男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处于弱势。 澎湃新闻:“错龄入学”可以解决“男生危机”吗? 陈尚宝:我认为男生可以晚入学一点,但是这个问题实施起来会是很复杂的,而不是说一定要这样做。其实我更推崇,我们怎么在学校、家庭方面更加完善对男孩的教育。 比如说开展一些适合男孩的课堂活动,我是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对男孩关注不够,现在的教育对女孩子比较有利,对男孩反而是不利的,这种教育模式可能导致男孩在将来适应社会,在成长方面有很多的性格缺陷。 说得严重一点,我们现在的男孩不像男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我们的社会文化氛围整体偏软,现在的流行文化全是奶油小生,过去倡导的尚武精神、吃苦精神基本上没了。另外,西方教育重视个体教育,男孩子从小就强调体育,雄性文化教育形式和场所都很多,但我们的教育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传授的内容也大多是文化课,从而影响了男孩子性格的发展。 澎湃新闻:你认为什么是性别教育? 陈尚宝:性别教育并不是要歧视女生。我们过去的教育太笼统、太模糊了,这种笼统和模糊会把很多男生性别的特点抹杀掉。 所谓的关注性别教育只不过是要在教育中更多的注意男生和女生性格特点中的不同,比如说男生可以更绅士一点,女生可以更淑女一点,这样的话,我们将来培养出的孩子按照性别的特点能发展的更好。 所谓的性别教育,我们要更加关注性别的差异,他们之间性别角色的一些差异。 澎湃新闻:请问在家庭教育中是否也应该注意进行性别教育? 陈尚宝:很多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在早晚入学的问题上,家庭教育在性别教育方面可能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孩子的成长、性格方面的成长,父母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榜样示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父亲的作用,我自己也是一个男孩的父亲,而且我的儿子小的时候属于比较柔弱的那种,在他小时候我就很注重培养他的阳刚之气,包括带他到户外进行徒步训练,参加野营。我想通过这种父亲参与的亲子活动,让他在性格上能够有一些磨练。我觉得男生是需要在这方面做一些磨练的。 澎湃新闻:请问一下在学校层面应该如何推崇性别教育? 陈尚宝: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过男生学校,或者男生班,但是这种方式我并不赞同,我认为是治标不治本的。 学校进行性别教育,不是偏向谁,而是男生和女生在性别上是有差异的,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要开发一些分别适合男生和女生的课程,尤其是社团课程和校本课程,我们要针对男生和女生的差异性开展一些,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开始,小学五六年级开始男生和女生性别开始分化。 青春期阶段更要对男生女生进行性别教育。 深圳的一些学校会开展“绅士节”“淑女节”或者“男生节”“女生节”,这也是一种,主题教育活动也是一种强调性别教育的方式。 课程方面也可以开展一些,比如学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包括在思想品德课中强调一下性别教育,男生应该做一些什么事,女生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活动。 各个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开设一些这样的课程。包括学校的活动课,可以提倡男生去做一些球类的运动,女生可以去做跳舞之类的活动,进行一些差别性的开设都是可以的。 政府层面还应通过一些特别对策适当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男性教师的比例,尤其是小学和幼儿园阶段。男教师的稀缺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成长。特别是男生,会缺少阳刚之气,缺少担当的责任感,缺少男子汉的气概。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