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对于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自己清白的科学共同体规矩也是认同的。11月23日国际期刊《自然》引述韩的话说,他已发现了其他研究人员没有注意到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能够解释为什么其他人难以重复他的结果。他说目前正在做确认实验,这样他就能发表数据和实验步骤让批评者满意。 然而,这并不是韩春雨发表论文的原始实验数据,也无法证明在发表论文时,他是否真正实现了NgAgo的基因编辑功能。 利益攸关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研究员沈啸,不仅是论文的作者之一,也是申请中的NgAgo技术专利的共同发明人。8月11日,《财经》记者在浙江大学沈啸的办公室见到了他,其时学校正在放暑假,沈啸称他的实验室在重复该项实验,做一些修正。此后,《财经》记者多次短信联系他,均未得到回应。 10月15日,在13位国内科学家实名质疑后,沈啸通过凤凰资讯发声,“如果最后证明文章的东西是虚构的,我表示非常遗憾,我参与到里面了,我不会逃避这个责任。”沈啸在采访中厘清了其参与实验的情况,他的工作在于对实验的设计提供建议并协助论文撰写,并未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他所看到的也是论文中呈现出的数据。 如果论文没有问题,沈啸会因此获得学术上和经济上的好处,有问题,就要共同承担责任,益处和责任是对等的。方舟子认为,沈啸必须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在实验结果遭到质疑时,他是最有条件验证实验的,因为韩春雨无法拒绝向合作者提供实验材料和指导。 在一片质疑声中,韩春雨当选河北省科协副主席,被河北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授予“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被河北科技大学先后推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候选人和“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候选人。 4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定义了七类学术不端行为,其中第三类,是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第五类,是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按上述教育部办法,高等学校对媒体公开报道、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当依据职权,主动进行调查处理。 在上述河北科技大学回应质疑的声明中,称一项新的科学发现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验证周期,恳请社会各界多一点支持、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不过在一些学者看来,河北科技大学的利益和名誉与韩春雨紧密绑在一起,是不可能通过该校校方进行调查的。 韩春雨和河北科技大学也凭借这一研究获得了巨额经费支持,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项目入选河北省“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省发改委在8月9日批复了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总投资2.24亿元,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安排,并于8月31日开始招标采购进口仪器设备。 因此,一些质疑者提出,在进一步实验验证其正确与否之前,各方宜谨慎对待韩春雨及其研究成果,不给予过高或不必要的支持。 9月9日,方舟子实名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报韩春雨,建议成立独立调查组,要求韩春雨交出实验原始数据,请其他实验室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目前“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国内对涉嫌学术不端者公开处理的案例并不多。如2009年,西南交大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庆因博士论文作假,被取消博士学位和研究生导师资格;同年,浙江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因抄袭、剽窃他人实验室数据,被浙江大学撤销副教授职务,并开除。 针对韩春雨论文的调查,《自然·生物技术》给出了截止期,即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如果《自然·生物技术》决定撤稿,那么国内相关部门也应该严肃进行处理。 本刊记者王丽娜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