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管理者眼中,加班仍然被认为是工作态度积极的表现,相反一个高效率的员工在下班前准时完成工作,却未必会得到管理者的赏识,甚至反而会让后者觉得是否工作量还不够。久而久之这种被动的加班文化,成了谁也不敢戳破的“绝对正确”。 做着外界认为比较清闲的HR工作,翁赫却几乎天天加班。他所在的招聘部门有5人,正常下班时间是5点半,但“领导不走,谁也不好意思走”的氛围始终存在。渐渐地,下班时间拖到了七八点。有一次翁赫的同事因为搬家,每天加班到6点半就回去收拾东西,“早走”了三四天之后,他被领导直接指责下班太早。 加班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勤奋?有时候只是制造了努力的表象,实际的问题却是白天工作效率的低下。翁赫的领导白天会给他们安排临时工作,atv,翁赫不得不通过加班,完成本应该在白天完成的任务。 吴炜认为公司流程的拖沓和低效是直接造成他不得不加班的重要原因。他目前在电商负责第三方商家运营。尽管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讽刺的是,每次商家参与活动的流程要像国企一样经过层层报批,才能最后录入系统。这使得吴炜经常要工作到晚上9点多,而前阵子临近双11这样的大型电商促销活动时,10点多才能从公司离开更是家常便饭。 不止是中国,实际上从数据来看,整个亚洲地区的公司人似乎普遍要比其他地区的人更操劳。根据瑞银集团的调查,中国香港是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城市,上班族每周工作50多个小时,而巴黎的工作时长比中国香港整整少了20个小时,开奖,也就是说巴黎的公司人每天仅工作6小时。日本、韩国则是出了名的加班大国,胶囊旅馆就是加班的产物。日本去年因过度工作引发的自杀案有2000多件。作为应对,日本政府正在呼吁更灵活的工作时间、给加班时间设置上限,并在今年10月出台了《预防过劳死等对策白皮书》,想通过行政手段缓解过度加班这个社会问题。 而在很多西方国家,加班是一件不被推崇的事情。如今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人,或许更有这样的体会。艾勇兴两年前移民新西兰,现在一周的工作时长相当于国内的两天,如此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照看两个孩子。在瑞典一家车企工作的梁锐在入职的时候就被经理提醒,不要加班,注意平衡工作和生活。 一个现实是,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竞争和淘汰是必然的阶段,在有限的人力和无限的工作下,加班成了无法回避的结果。不过随着过渡完成,员工超负荷的工作付出并不应该是一种常态,不论是否出于自愿,员工长时间的加班都是企业状态不健康的表现。在日趋成熟的过程里,让每个人承担合理的工作量,才有利于公司人更好地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在价值,也能帮助企业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 今年夏天,张还是换了工作,从深圳科技园来到北京中关村,依然是创业公司,下班时间比在深圳的时候提前了两小时左右,但也要到每天8点多。不过这在他看来,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起码能改变过去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非正常状态。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出现的公司人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