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岭镇地处江汉平原,河湖港汊密布,交通便利。一名村民介绍,距离武汉市区约40分钟车程的优势,使得多年以来,去武汉打工,成为摆在庙岭人面前的“优先选择”。 庙岭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介绍,事故金杯车上的乘客,系跟随一名私人老板去武汉做短工,工作内容主要是栽树。 多名村民向新京报记者证实,早在10年前,便有私人老板来到村内,招募村民赴武汉市区“做工程”。多年来形成的模式是,每天早上5点,运输车辆从武汉市区出发,到指定地点,将在路边等候的村民接上车,随后掉头,重新回到市区内。到下午5时左右工作结束,村民重新回到车内,沿着去时的路返回村里。 村民的报酬是每天70元左右,当天结清。栈咀村村委会主任王华忠介绍,这样的活,并不是每天都有,工作周期以日计算。惯常的流程是,联系人从老板处获得招募信息,然后回到村里招满足够的工人,再约定时间地点,到武汉“上工”。 为什么这些遇难者多是老人?安城村一位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村里老人外出做工的情况长期存在,“老人们身体还可以,撑得住”。 庙岭镇村民尹先生称,出去做工的老人,通常是为刚开发的小区或马路做绿化。“就是种种花草树木什么的,相比在农村务农,已经算轻松了。” 实际上,无论是安城村还是栈咀村,经济条件都不算差。王华忠说,村里的年轻人往往出门打工,只有老人留在村里。到了冬季,正是农闲季节,老人就组团出门“找活”。 基于这样的需求,两个村子还衍生出了产业链。上述安城村村民称,村里约有6名个体司机从事“运人”作业。清晨把老人拉到做工的地方,傍晚再拉回,往返一次大约能赚近五百元。 毫无例外的是,这些满载着老人的面包车,均无营运资质。这些工资日结的老人,也从来不知劳动合同为何物。 事故发生之后的栈咀村,更加寂静了。“村里就还剩下我外婆,和几个年纪更大一点的老人了。”一名遇难者的家属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煜 实习生 武琳悦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