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独山村村民们却拿出了1997年红砂港的土地对外承包合同,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合同是搞围海养殖的,变成了眼前的采石场,村民们自然是不会接受。 调查时记者了解到,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在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对土地的性质、归属问题,必须经过乡镇国土资源所、乡镇政府的层层审核,一张围海养殖的合同书,最终变成了挖矿采石,海域的使用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土部门难道就视而不见吗? 合浦县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 陈林:我们县城的这种执法大队,下去到底下,是摸不着东南西北的,只有乡镇一级的他们知道,他们的国土所,包括他的乡镇政府,他们都要下去核查。 在独山村一个名为泰盛的采石场的临时土地使用证,则更为荒唐,这份临时土地使用证并不是独山村的,采石场使用的证件竟然是其他相邻村子的证明。 在合浦县国土资源局矿产股,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查看公馆镇红砂港石场的相关手续时发现,红砂港石场临时土地使用证上的用地面积登记为8.13亩,但在国土部门登记的采矿权出让合同上,矿区面积却变为0.1496平方公里,约等于224亩,同一个地点的国土使用文件,前后实际占地的面积,相差出了近216亩,这是审批不严还是登记错误,记者不得而知,但在记者的实地采访中,红砂港石场的采矿区工作人员,告诉了记者真实的情况。 红砂港石场 过磅人员:我们这个场,原本就一千多亩地,两千亩地,本来就是一个老板,但是让他们来开发,就是分给他们来开发,就是有两个场,三个场这样。 合浦县国土局地籍股副股长陈润安把现场采集的红砂港石场坐标定位数据,和“临时土地使用证”上的坐标数据进行了比对,最后他给记者指出,红砂港石场办理“临时土地使用证”的土地只有眼前的这一小块。 合浦县国土资源局地籍股副股长 陈润安:他当时办的临时使用证,就是刚刚套上的那一块,别的他没办手续。 这是红砂港石场办理“临时土地使用证”的地方,土地属性为国有滩涂,其余的大片土地都没有办理临时土地使用证。从上面可以看出,红砂港石场没有办理临时土地使用证的土地为坑塘水面,属于白沙镇独山村的集体土地。 这就意味着,红砂港石场在没有办理用地手续的情况下,将数百亩土地挖成了一个个大坑,那么作为监管部门的国土资源局为何没有起到监管作用呢? 合浦县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 陈林:因为它涉及一个坐标点的问题,我们是不懂这些坐标点,我们也不知道,只有矿产股这些部门,你看这都是拐角,到哪个地方坐标点,到哪个地方,这必须有专业的仪器去测才知道它是否已经超出范围,我们执法大队是没有这个专业仪器的。 合浦县国土部门告诉记者,2015年4月,合浦县共有23家采石场在海岸线上开采,开奖,对当地老百姓造成了巨大困扰,在各方舆论声中,合浦县对全县的23家采石场进行停产整治,并关停了3家采石场。然而停产整治仅仅几个月的时间,20家采石场就陆陆续续开工生产了。 2016年7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开始8省、区首批环境督察,广西为首批督察之内,在督察组到达广西督察之后,这些采石场就全部停产了。 合浦县国土资源局矿产股股长 姚福兆:今年的7月份,中央环保督察过来以后,我们又停下来,重新让他们再去整治,一直到现在。 中央环保督察组到达广西之后,合浦县全部关停了采石场。2016年11月11日,就在记者调查此事的进程中,合浦县政府向部分采石企业最新下发了一份“关于采石场恢复生产的函”, 同意恢复开工的企业达到了7家,随后,合浦县国土资源局立即给这7家采石场办理了采矿许可证。 姚福兆明确告诉记者,除了这7家刚刚被允许恢复生产的石场之外,剩下的13家采石场目前还没有得到恢复生产的通知,也就是根本不会挖矿采石。为了印证主管部门说的情况,记者跟随合浦县环保局走访了位于闸口镇新平村的群益、成凯两家石场,这两家采石场都不在恢复生产的名单中。 记者: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采矿证? 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赖权昌:是,没有采矿证。 记者:那是不允许生产的吧? 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赖权昌:肯定不允许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