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来的废旧衣物露天堆放在待加工区
加工厂内张贴着禁止使用的原料类别
被贴上“黑心棉”标签后,工厂已停产
河北深州市东北方向约40公里的东留曹村,村支书汪瑞岭最近很烦。 一手鼓励村民办起来的再生纤维厂是几十号人的命根子,却因媒体曝光被贴上了“黑心棉加工点”的标签。汪瑞岭觉得委屈,他们只是把旧衣服回收、剪碎、重新抽出纤维,这些东西用到工业领域就是合法的原材料,要是被做成生活用品,就是典型的黑心棉,可他们产出的材料最后会被做成什么东西,根本就不是东留曹村能决定的。 自从东留曹村被贴上“黑心棉”标签后,连过去支持这个村办企业的各级领导,态度都开始变了。 东留曹村的“黑心棉”标签 今年下半年,多家媒体曝光了河北衡水深州市“黑心棉”原材料加工工厂,其中集中提到了北溪村乡的东留曹村。报道称,这里的“作坊”将回收的旧衣服和废旧布料打碎,重新生产成为类似棉花的絮状物。有知情人士提到,这些“黑心棉”被生产出来运到保定纺织加工,最终用于制作汽车坐垫。东留曹村自此成了“黑心棉”的原材料产地,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一下出了名。“出名”之后的东留曹村来过很多人,省里质监局的领导,市里环保局的工作人员纷纷来指导工作,村里20家工厂碎布机的声音戛然而止,被要求暂停生产。 11月中旬,北京青年报记者再次来到这片厂区,厂区的位置不难找,村北老砖窑的烟囱就是坐标,20家大大小小的工厂连成一片,距离居住区约1.5公里。 说是暂停生产,但一些大门敞开的工厂里还有人在干活,收拾院子里收回来的废料。多半厂子大门紧闭,听不到机器的声音。厂院外,杨树的叶子已经落光,atv直播,树枝上缠着一层灰色的絮状纤维,地面上也有,在风的作用下聚成一团一团的絮状物,样子像是蓝天白云上罩了一层浓浓的雾霾。 北青报记者请来老乡帮忙询问工厂的老板是否接收服装厂边角料,老板很小心,称看到货以后能给定个价格,“越白越值钱”。 “我们生产的是再生纤维,不是黑心棉”,无论村民还是工厂老板,atv,对村北厂子都是这样定义。但自从与“黑心棉”三个字沾上边以后,常常传来工厂要被取缔的风声,有人去年开始就选择关闭工厂外出打工,“这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工厂老板老范说。 从老砖窑到再生纤维厂 “说起我们这个厂子得从老砖窑说起”,村支书汪瑞岭介绍,2009年到2010年,村北的砖窑关门了。其中既有经营不好的问题,也有上级不让再挖土烧砖的环保问题。砖厂关停是必然趋势,到2015年,实行京津冀一体化之后,河北省所有实心黏土砖瓦窑陆续关停。 砖厂关停后留下一块被挖成大坑的土地。砖厂没了,村里更没什么可以就业的机会,年轻人纷纷离村打工,如今,村里500户,只剩下1000左右的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 汪瑞岭记得2012年前后,省里和市里都鼓励农村创业,支持村里搞工厂办企业。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资金,汪瑞岭和村民在农村办企业搞加工这股风的催促下,想到了搞旧衣服回收。这个想法也不是空穴来风,早在2010年前,村口就有外地人来此做旧衣服加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再生纤维加工,但这两家作坊没有合法手续,面临被关停。“我们何不在老砖窑搞正规的厂子”。汪瑞岭和村民看准了这个行业门槛低,农民也好上手的特点,决定在村里办旧衣回收的加工工厂。村里拿出几十万,填平了老砖窑的大坑,开始鼓励村民到此开厂。 为了鼓励村民办厂子,村里一开始免收占地租金,到今年,这块地的租金也不过每亩每年700元钱。2012年前后,在农村办企业的大潮中,东留曹村老砖窑旧址上,20家大大小小的厂子应运而生,乡里和市里对东留曹村这样的创业村也都是支持的。这其间,由于政府的“包容”,还出现了许多未批先建的工厂。 据村民讲述,村里的厂子多数成立于2012年前后,而在深州市工商局网站上可以查到,东流曹村20家再生纤维厂的营业执照多数是在2014年7、8月份后办理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