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见习摄影记者 胡巍 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银昕|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3期) “我应该不算作一个从零开始的创业者,而是选择加盟了一个创业团队,一起来做我们都觉得很有前途的事业。”在北京北四环外光线充足的办公室里,郎永淳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眼前的郎永淳依旧操着清澈质感的嗓音,相比于央视《新闻联播》镜头中的形象,略微有些发福,但工作状态充满激情。2015年底,郎永淳公布了即将辞去央视播音员一职的消息。2016年1月,郎永淳正式担任找钢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8月份,他又多了一个身份:胖猫创投合伙人。 如今的郎永淳既是创业者,又是投资人。创业伊始,郎永淳自言,选择找钢网所在的产业互联网,而不是媒体人普遍选择的创业路径:加盟消费类互联网或进行内容创业,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眼下的钢铁行业,乃至整个生产资料领域的产业发展在郎永淳看来都在进行一场巨大的蜕变,“互联网+”的确正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深刻的渗透和改造。 为什么选择找钢网 郎永淳坦言,自己出来创业的确有一部分原因是其妻子生病。“因为这个情况,孩子提前去美国读中学,她一起过去,一边陪读一边疗养。”但他同时称,在北京的互联网行业中,找钢网给出的待遇并不算最高的,换句话说,郎永淳并不认为自己出来创业的主因是钱。“我想,与其他遇到相似问题的家庭相比,我们这样的家庭算是比较幸运的了。” 郎永淳所在的找钢网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在生产资料领域电商当中的领先企业。在消费级互联网蓬勃的时刻,找钢网创始人王东将目光投向了产业互联网。“目前我敢说找钢网是钢铁类生产资料领域里面的龙头。”郎永淳说。不过,很多人是在得知郎永淳辞职创业后才知道了找钢网。 为什么选择一个并不很吸引大众眼球的领域?郎永淳有着自己的思考与观察,他觉得自己在一个并不年轻的年纪选择创业,经不起过大的风险。“做什么事情不会犯太大的错误呢?我想应该是在市场化程度足够高、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要足够低的领域,钢铁是符合这两个标准的。”郎永淳的判断是,钢铁行业目前处于政府力主推动的“去库存,去产能”周期中,找钢网通过互联网来为国家相关政策做一些具体到执行路径上推动的“抓手”,至少在5年内是符合政策走向的。 虽出身于传统媒体,直播,但郎永淳表示他与IT产业颇有渊源。“我的妻子之前是《计算机世界》的执行总编,因此我对1976年开始的PC时代、1996年开始的互联网时代以及目前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感触也非常之深。人们对互联网的应用深度是有一个递进的过程的。”郎永淳认为,“现在有找钢网、找油网,各种生产资料都被摆到了互联网上,首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让需求方和生产方能有效对接起来,人们可以免受各种中间环节的盘剥,流通的效率会加快,各方成本都会降低。”郎永淳说。 除高级副总裁外,郎永淳的另一个身份是首席战略官。“目前我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搭建与政府、媒体等公共关系平台,的确这一部分资源对于我来讲是已经有过积累的,我只需要把框架搭出来,我的下属直接去执行就好。从这一点来说我真的是要感谢中央电视台对我的培养。”郎永淳笑言。 “前主播”的创业理念 目前,钢铁行业在“去产能”周期当中,郎永淳认为,该去的肯定是落后产能,要让优质的产能留在市场当中,开奖,变得更有竞争力,这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战役,找钢网在其中大有可为。 “我去河钢集团,有关人士对我说他们在环保改造的投入上花了150个亿,而在市场竞争中还有很多小作坊式的企业是没有环保投入的,所以河钢的成本比他们高很多。由于执法不严密,比如低劣钢材以不开发票就降价的形式对外销售,导致劣质产品在市场上得以存在。但如果从环保和税收上加大执法的力度,就可以让大家处在比较平等的层面上竞争,如果你环保不达标,是‘劣币’,那就要逐渐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被淘汰掉。”郎永淳认为,找钢网就是要通过在流通市场上的变革反过来影响生产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易平台,执法层面又不严格,“劣币”有生存的空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