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报告,在全球濒危物种名单上将大熊猫除名,保护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对此,中国国家林业局作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的回应。 那么专家、业内人士对此持何种观点?大熊猫保护现状如何?大熊猫以后的保护工作应如何开展?11月3日,中国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专家向《华商报》解答了这些问题。 中国大熊猫保护工作有力 野外种群数量达1864只 据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环保组织,也是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唯一作为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的国际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从1963年开始编制,每四年进行一次重要更新,被认为是记录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是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之一。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物种划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虽然极危、濒危和易危三个等级只一字之差,但都是受威胁物种。“中国的保育努力证实了我们可以扭转濒危物种的命运,但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组负责人简· 斯玛特对媒体表示。该组织的有关专家表示,考虑到大熊猫的野生种群在缓慢地恢复,联盟决定将它在名录中“降级”。专家分析认为,保护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对偷猎的打击和栖息地的恢复。 中国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佛保局)保护科研科科长党高弟说:“ 大熊猫被‘降级’,这是对中国保护大熊猫工作的肯定!”9月9日,饲养员在上海给大熊猫宝宝“花生”测量胸围 2015年中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为1864只,较十年前中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的1596只相比增长16.8%,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增长11.8%。 陕西秦岭地区野外生存有大熊猫约345只,和“三调”的273只相比增长26.4%,增长率为全国最高,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096只,分布密度为全国最大。10年来,陕西省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力度之大史无前例,与“三调”时相比,大熊猫保护区增加11处,保护区面积增加约1692平方公里,增长91.75%,开奖,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至2个,高科技手段、高素质队伍等,进一步提升了保护大熊猫的能力和水平。 就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言,“三调”时区内有野生大熊猫110-130只,占秦岭大熊猫种群总数的四成以上,在佛坪保护区核心地带,平均每0.48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野外自然分布密度和野外偶遇率居全国之首。在“四调”期间,野外调查人员在佛坪保护区收集到DNA样品166份,发现并遇到大熊猫30只,这在全国大熊猫保护区中也绝无仅有。从1978年建立保护区至今,区内原始森林生态保护完好,保护大熊猫也成为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识,有效改善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据自然保护工作者和科研专家平时观测和掌握情况,在佛坪保护区活动的大熊猫估计应该在130只左右,种群数量持续稳定。 这一系列数据,印证了中国生态保护和大熊猫保护工作有力有效,秦岭大熊猫种群总体状况稳定、富有活力。 工作人员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训练基地为大熊猫幼仔做体检下调受威胁等级让大熊猫面临很多生存挑战 “根据‘四调’结果,大熊猫保护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因此就下调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我觉得有欠考虑,盲目乐观是要不得的,那会让很多潜在风险被忽略。”党高弟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