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v,选手正在调试自己的机器人“运动员”。" align="middle" border="1" />
昨天,机器人世界杯比赛前,选手正在调试自己的机器人“运动员”。 水下机器人比赛中,机器人在寻找水下管道的泄漏点。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本报记者 孙杰 孙奇茹 昨天,机器人大会继续上演。从蹒跚走路的孩童,到银发苍苍的老人,争相来到亦庄亦创国家会展中心,体验来自全球的机器人“进京赶考”。主办方统计,周末这两天,共有十余万人到现场观看。 各显神通 机器人抢眼球有妙招 周末天气晴好,不少科技爱好者、机器人发烧友、青少年甚至中老年人纷纷出动。 机器人们也纷纷各显其能,抢夺观众眼球。一走进会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智能美女机器人“佳佳”就被围得水泄不通。靠着“高颜值”,她成了很受观众热捧的大红人。“佳佳”秀外慧中,她不但会低眉浅笑,冲你眨眼,还通晓天文地理,学贯古今。 一款仿生鱼机器人在水里游来游去吸引了大量观众。只见两条红色“锦鲤”在大玻璃缸里摇头摆尾,要不是鱼头上泛着的荧光有些蹊跷,几乎能以假乱真。“机器鱼是怎么学会拐弯的呀,它怎么知道前面有玻璃缸呢?”一对爷孙俩趴在鱼缸边儿看得出神。发现鱼身完全没有触碰缸壁就能提前“预知”并拐弯,小男孩张仕豪好奇地发问。工作人员介绍,秘诀就在机器鱼的嘴里,凭借嘴里装着的传感器,机器鱼就能提前感知障碍物,atv,并重新设计路径。 能在工厂里做装配工作、能完成纳米级高精度操作、会打羽毛球、会画画等“多才多艺”的机器人数不胜数。 大赛正酣 科技智能“碰撞”闪火花 上午10时,北展馆3层,华中科技大学队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之间的RoboCup挑战赛正在酣战。场边被围得水泄不通,来晚的孩子只好骑在爸爸的脖子上看比赛。 场上双方各有5名“球员”登场。别看它们个头儿才五六十厘米,可这些“球员”也算身价不菲,据了解达到12万元。 比赛中,可爱的机器人“球员”缓缓移动拼抢球权,而“守门员”则摇头晃脑观察场上形势,随时准备扑救。“嘭!”人群中传出一声爆笑。原来是4名“球员”拼抢时,贴得太紧,“球员”们纷纷倒地。不过,它们马上就用胳膊肘支撑着,迅速起身继续投入比赛。澳大利亚队堪称机器人足球赛的“巴西队”,攻守分配颇有章法,只不过由于其前锋运气稍差,最终双方踢成1比1平。 “速度是有点儿慢,不过还是非常好玩儿。”大兴区的廖先生带着8岁的儿子专门来看机器人足球赛,比赛结束时仍意犹未尽。 仅一墙之隔的无人机飞行极限挑战赛同样精彩。嗡嗡作响的无人机在场地里绕圆桩、钻拱桥、穿五环、闯旗阵,拉升、速降、盘旋,身姿灵活地做出各种动作,最终稳稳回到终点。“之前见过无人机摄影,感觉已经非常酷了。头一回看无人机躲障碍比赛,更刺激。”场边有不少观众赞叹道。 人工智能热 带动青少年培训渐升温 “这款小无人机卖多少钱啊?”看完了无人机赛,童童就急忙拉着奶奶要买一款微型无人机。 像童童这样对无人机感兴趣的孩子非常多。近几年,随着消费级无人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也对无人机产生兴趣,无人机培训也随之升温。“我们既有入门级的培训,主要是理论和实操课,也有深入一些的航拍班,教无人机飞行和拍照。”北航航拍兴趣班负责招生的曼曼介绍说,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学习无人机的青少年学生尤其多。 “有很多学校计划把无人机教学引入课堂。”据北京小飞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已研发了推广青少年无人机培训的专业课程,详解无人机飞行原理和操控原理,并指导学生组装四旋翼无人机等。 不光是无人机,机器人组装也深受青少年喜爱。这次参加机器人大赛的参赛队,就有不少来自各个中小学的机器人社团。首师大实验小学队的肖老师介绍说,现在科学和信息越来越融合,机器人是组装、电子和编程的结合体,孩子们对这方面很感兴趣。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