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有的求助者大老远跑来,我也帮不了他们,面对他们,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李桂英说,刚开始的时候,她像接待媒体一样,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他们,一遍又一遍。“可每个人的问题都不一样,我的经验也并不适合所有人啊。” “不按人数算,按人次算,这一年接待超过两千人次了。” 周周说,刚开始的时候,求助者来,赶到饭点,李桂英会带他们到附近的饭馆吃碗面,后来来的人多了,“请不起了。”但到饭点的时候,求助者还不走,很尴尬。 10月16日那天,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六点,几位求助者还没走,天色暗了下来。 李桂英还没有等到最后一个求助者讲完,3岁的孙子哭起来,嚷嚷着要吃东西,李桂英慌忙起身去哄小孙子,周周接过李桂英的材料,替母亲接待求助者。 “因为经常来帮母亲的忙,老婆都有意见了。说我整天往母亲这里跑,耽误家里的事儿。”周周对剥洋葱说,“算是替老妈报恩吧,毕竟老妈追凶的时候,很多人帮助过她。” “信法不信访” 一周前,“李桂英法律服务网”上线了,这个网站是李桂英和几名律师共同创立的,网站的宗旨是“通过经验分享,律师援助,为需要伸张正义的人公益服务。” 李桂英说,她自己不知道怎么帮助来求助的人,正好有几位律师愿意帮忙,大家就一起搞了这个网站。 面对各种各样来求助的人,李桂英对“维权”有了新的认识。 有位妇女,因为宅基地和邻居起了纠纷,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上访了十几年。现在,这个女人几乎每周都要来李桂英家一次。 李桂英问这位妇女,“你认为花十六年上访,值吗?” 听到李桂英这样问她,这位妇女愣了一下说,“值啊。” 她认为,李桂英追凶十七年,自己上访十六年,不比李桂英差。 李桂英说,“这不一样,我这是一条人命,还有我自己去解决问题了。”而这位妇女,到处做无用功。 李桂英觉得,很多求助者因为一件不大的事,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到处上访,结果这口气越憋越大,越来越气,性格慢慢会偏执了。 李桂英说,自己当时也走了很多弯路,现在她总结了经验教训,“信法不信访。” 她认为,“认为谁犯了法,就去法院起诉,认为官员和有些部门不作为,也可以去法院起诉。”李桂英建议求助者走法律途径。 10月16日,河南项城,李桂英拿着97年拍的全家福。新京报记者尹亚飞 摄求助的人越来越多,李桂英开始学着信访部门的样子,“规范起来”。 她做了一个来访登记表,表中包括来访人姓名、身份证号码、问题发生地、来访人住址、随访人员、反映主要问题等十几项。 李桂英说那是她到一些单位的信访部门去的多了,学着他们做的。 现在,登记的人超过二百人。李桂英把这些表格整理起来,上面包了一个厚厚的封皮。 “把这些表格分类,问题分类,有些自己可以帮忙解决的,就自己帮他们解决,不能解决的,就交给律师。” 最近的成绩,是她成功调解了一个离婚纠纷案。一个本地男士到李桂英家,说要向李桂英学“绝招”,“李大姐,你教我怎么通过手机定位吧,让我定位到我的前妻。” 这位男士怀疑前妻离婚的时候多拿了自己五千块钱,但始终找不到前妻下落,就想定位到她。为了这件事,他到李桂英家跑了五六趟,atv,“骑着一个旧电动车,来回都是十几公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