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在卧室贴了很多蝴蝶,也许蝴蝶能带他飞去梦想中的远方
凯歌死了。 95后、先天性肢残患者、辍学的职高生、农民的儿子,这些都是凯歌的身份。 但是,他最特别也是他最在意并为之骄傲的身份是——诗人。 尽管在诗歌界,他只是个新人。 9月24日,这个非著名青年诗人用悬树这样并不诗意的方式,结束了他21岁的生命。 凯歌的家乡黔西县中建乡不通火车。 否则,他大概会选择卧轨。 因为,他最崇拜的诗人是海子。 石头、太阳、姑娘、黑夜,诗如海子,对待生命的方式也是——一位诗友在悼念凯歌时如是说。 凯歌原名陈凯,排行老八,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凯歌的诗歌启蒙正是来自他的农民父亲。 尽管只读过四年书,但喜欢古体诗的父亲,闲暇之余就教凯歌读诗、练书法。 生凯歌的时候,陈之福已经50岁了,就像被下了诅咒一般,这个呱呱坠地的天使,手脚先天性蜷缩,怎么也掰不直,直到三岁都没法坐稳,就像一个坏掉的不倒翁一样,倒下去就起不来了。 当地没有残疾人康复中心,陈之福就用院子里的樱桃树当康复器械,atv,将凯歌悬在树枝下学走路。 “他热爱学习,热爱诗歌和文学,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是人信心目中最敬佩的追梦者,是所有人的榜样。”这是毕节本地的《乌蒙新报》在三年前对还在读初二的凯歌的报道,那时的凯歌,和同龄人一样,对大学无比憧憬。 当地媒体的呼吁,一度引起当地政府、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的关注。但是,凯歌在吃力的读完初中后,又在黔西县城读了几天职高,就辍学回老家了:身残,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自理。 凯歌吃力的读完初中后,又在黔西县城读了几天职高,就辍学回老家了,原因很简单:家贫,身残,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自理。 随着哥哥姐姐们羽翼渐丰而纷纷离家,父母又忙于生计,凯歌愈发孤独,诗渐渐走进了他的生活,并成为他的全部。 2015年,凯歌拜一位诗人为师。 父亲的启蒙,老师的引导,凯歌第一次有了梦想——做一名优秀的诗人。 可是,诗人也要吃饭。 老师送给凯歌一台电脑,父亲奢侈地为他装了宽带,凯歌有了QQ、微信、微博和博客,并在第一条微博上发出了一封《一位残疾少年的求职信》。 一千五百字的求职信里,凯歌将自己短短的人生轨迹娓娓道来,不卑不亢,并自信地将自己的优势陈述如下:能写诗歌,擅长网络推广,只要是用脚能做的工作我都能做,希望贵单位可以提供住宿,保底工资三千。 文末,附上了自己在接受一个公益组织采访时的视频。 然而,这封优秀的求职信在自己微博里数次推广后,就在网络上石沉大海。 求职未果,凯歌通过黔西的网友帮助,加入了一个公益组织,并成为该组织在中建乡的负责人。 短短一年的义工生涯,凯歌以发起人的身份,多次帮助本地的学校、贫困生,联系外界的帮扶、赠书和捐款。 每每以负责人身份站在捐赠仪式主席台上,望着台下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孩子们,凯歌都会有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来延续我未完的学业吧。 “这二十年我只能算是生而没有活。”做义工和写诗,成为某诗刊编委……这些都给凯歌带来前所未有的骄傲。 可惜,他只“活”了短短一年。 凯歌也曾有过爱情,尽管朦胧到他自己都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爱情。 遗书中提到的笔记本,是一个广东的女孩送给他的,夹在笔记本里的,还有两张女孩的独照。 凯歌的家人回忆,两人是在网上相识的,女孩十分钦慕凯歌的文采。 认识女孩之后,凯歌开始布置自己的房间,在墙上贴满了星星和蝴蝶模样的荧光贴纸,关了灯,破旧的小屋顿时繁星闪烁,彩蝶飞舞。 对女孩的爱,诚如他写给女孩的诗一样:假如我手脚健全,我要造出最高的云梯,摘下漫天的星星给你。 在家人看来,两人在网上相识相知的那段时间,是凯歌这一生最开心的时候。 尽管凯歌对女孩坦诚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但女孩还是趁着假期跋涉千里来看他。 那天,家里为女孩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因为凯歌只能吃力地坐在地上弯着腰用脚夹着筷子吃饭,女孩一直在一旁照顾凯歌,为他擦拭脸上的汗水。 吃过饭后,女孩把凯歌的父母叫到一旁,硬塞了四百块钱给他们,然后便走了。 “也许他的状况,已经超出了姑娘对残疾人的认识。”走在送别女孩乡间小道上,凯歌的母亲看到,女孩是抹着眼泪哭着离开的。 站在现实的镜子面前,凯歌开始更实际的尝试规划自己的人生:与其当一个吃不饱的诗人,还不如当一个能挣钱的普通人。 除了诗和书,凯歌最熟悉的就是电脑,他想拥有真正的一技之长,离开这个小山村,不做任何人的负担。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