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广武明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图/视觉中国
网友拍摄的坍塌后的“月亮门”。图/轻云午月 微博截图 新京报讯 (记者王煜)山西山阴县广武村,一段未经人工修复的明长城于10月3日左右发生坍塌,导致包括“月亮门”在内的长城景观损毁。有居民称,曾有当地农户前往长城取砖,回家自用。截至昨日,当地官方尚未对此表态。 昨日,一组长城城墙损毁的照片在网络流传。其中一张显示,在一座形似烽火台的建筑上,褐色的砖墙发生坍塌,仅留立柱。网友称,照片拍摄地位于山西广武境内,事发10月3日,而发生坍塌的城墙,即为著名的“月亮门”景观。 资料显示,广武明长城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属内长城,全长10000米,沿山脊缓行,上有敌楼16座(其中5座保存较完整),并筑有腰门等建筑。此次发生坍塌的“月亮门”系腰门,在自然的风雨侵蚀下,仅剩一座拱形外墙,矗立在山脊上,形似半月,是广武明长城标志性景观。 广武当地一位居民告诉新京报记者,“月亮门”位于山脊,紧挨着临近的村庄。本次发生坍塌,除自然原因外,也与当地居民动辄从长城取砖回家自用有关。 学者表示保护长城任重道远 根据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长城保护条例》,国家对长城实行整体保护、分段管理,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长城整体保护工作,j2直播,长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长城保护工作。 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有学者表示,明长城遭受破坏的原因,主要来自长期风雨侵蚀,造成长城自然损毁;多年来当地村民耕地建房直接从长城扒砖取土,道路截断穿行墙体;旅游开发和破坏性修复,导致很多关口原始风貌消失,矿山、采石场私挖滥采,对长城和当地生态造成了毁灭性破坏。此外,由于山西长城线长、点多,加上资金不足,保护工作很多时候力不从心,“保护长城工作虽然喊了很多年、也搞了很多年,但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当地文保部门还尚未对此事进行回应。 盘点 多地明长城频遭破坏 明长城,指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根据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多地频发明长城遭破坏事件。 今年9月,有网友发布图片称,被称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原本残缺的垛口墙被水泥抹平,直播,成了被硬化的“路面”。对此,当地文保部门回应称,此次修缮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方案的设计、批复、工程监理和验收每步都合理合法。”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国家文物局、辽宁省文化厅介入调查。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调查报告,直指绥中县文物部门在修复过程中,存在方案把关不严、施工过程粗糙等问题,并责成当地整改。 此外,有媒体报道称,位于北京怀柔区雁栖镇的箭扣长城,存在墙体整体断裂、滑坡、甚至缺失,原本的长城台阶被侵蚀成胡乱堆叠的乱石堆。此外,距离不远的喜峰口,也遭到人为破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