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宫展厅分写生求真、菊沁衣香、咏菊抒怀、写意传神、工笔写生5个单元,主要展示以菊花为题材的明清书画及丝帛文物,包括祝允明《行书菊词》札、陈道复《秋菊图》扇页、恽寿平《山水花卉图·菊花页》册、光绪绿色缂丝水墨菊花纹对襟马褂等精品。这些文物中的菊花形象或形简意足、笔墨疏放,或端庄古雅、色泽浑厚,充分体现了菊花清隽高雅的姿韵,使观赏者在得到美之享受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志趣。 “东方维纳斯”首次“进宫”展出 除了此次的菊花展,十一期间,“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中国与印度雕塑艺术展”也震撼展出。中国9省(区、市)以及印度5省市的175件文物雕塑精品力作,在故宫博物院号称“地上天宫”的午门展厅与观众见面。其中,因动人心魄的美感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青州佛造像将首次在故宫展出。 此次展览展品由中、印35家文物单位共同提供,如此大规模的合作办展前所未有。其中北京、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甘肃、新疆9个省(区、市)26家文物单位提供了119件组雕塑藏品,印度新德里、北方邦、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马哈拉施特拉邦5个省市9家文物单位提供了56件雕塑藏品。这些精美的雕塑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至唐初佛教雕塑艺术与印度笈多艺术、后笈多艺术的辉煌灿烂,同时也见证了中印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源远流长。 青州佛像引人关注 1996年发现的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是上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数百件石雕彩绘贴金造像包括佛、菩萨等题材,绝大多数是北朝晚期,即公元6世纪的作品,因其动人心魄的美感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近20年来,国内的青州佛像研究者发表了大量学术论著,形成了中国考古学和古代艺术史研究的一个热点。 不久前,青州造像首次在中央美院展出,引发参观热潮。本次展览,9件展品首次“入宫”。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了因雕刻手法精湛、神韵的传神而震惊世界的青州造像。这尊青州佛立像面庞清秀、线条柔和,袈裟紧贴身体。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介绍说,这种艺术形式受到了基督艺术的深刻影响,本次展出的著名的青州雕塑,将为解开学界“青州雕塑艺术源头之谜”提供新的思路。 展览以印度笈多艺术为主线 在河南省展柜,记者看到一个佛头残件。据罗文华介绍,这件展品来自洛阳的永宁寺,本是泥塑,一场大火之后变成了陶片。虽头顶残破,但微微扬起的嘴角向观众释放了一个谜之微笑,传递了无限的美感,代表了当时皇家寺院雕塑最高水平。在现场灯光下,这些雕刻领域的巅峰力作给观众以美的震撼。 罗文华告诉记者,展览选择公元400-700年这个历史片断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首先,中国的三位求法高僧法显、玄奘和义净在笈多艺术鼎盛时期以及后笈多艺术初期到达印度,他们的游记被西方学者重视,在印度有巨大的影响,本次展览以他们亲历的印度艺术文化中心为主线挑选文物。其次,这是笈多艺术走向成熟和达到极盛的重要时期,被称为印度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其审美标准和艺术模式成为印度艺术的标尺,影响范围不仅涵盖了大部分的印度本部,而且远达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广大区域;与此同时的中国佛教艺术开始本土化和个性化的历程,东晋晚期、十六国、北魏到唐初的雕塑展示出的是多种文化融合和创造力迸发的画卷,不同区域和时期、不同民族文化都在这个时期的创作中各展才华。没有这400-700年艺术创作的激荡,就不可能有盛唐艺术的绽放。 据了解,本次展览不单独售票,持故宫博物院门票即可免费参观。 京华时报记者 张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