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注意到,这条道路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不同路段分别由泥土、石块、石板等铺设,雨水冲洗后的石块路段湿滑难行,如不注意很容易摔倒,一旁并无防护措施;一些需要越过小溪、沟渠的路段搭有“木桥”,只有简单的三四块木板组成,有些已经腐蚀断裂。 步行约45分钟,就可以看见马头岩景点。“我们和其他游客就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其他没什么区别。”李明指着马头岩还做了一番“讲解”。 上午10时左右,在一个岔道路口,李明带着澎湃新闻进入旅客通道。该路口同样没有工作人员值守,只是在一旁路牌处写着“非游客通道”。 在天游峰上逗留片刻后,李明带着澎湃新闻沿游客正常上山的道路下山,“从这边下比从后山下风景更好。”在下山的过程中,澎湃新闻注意到,这条道路是单行道,只上不下,逆行下山阻碍了上山行人的游览速度,同时也存在诸多风险。 前行了约50米,一个景区工作人员模样的男子拦下要求我们从后山下山。只好回头的李明说,“以前都没人管,我都是带人直接下去的。” 从天游峰下来后,来到观光车站点,从此处可以乘观光车到景区南出口。 由于武夷山景区面积很大,景点之间相隔较远,往往需要走两三个小时,大部分游客都会购买观光车票游览。武夷山景区的收费公告显示,景区观光车票一日游70元/人;二日游85元/人;三日游95元/人,和景区门票一同购买。 而李明带着澎湃新闻记者顺利上了观光车,直到从景区出口离开,均无人查票。 有村民拦道收“进山费” 澎湃新闻在暗访时发现,在兰汤村兰汤桥头进山口,有村民专门蹲点,对绕路前往天游峰的游客拦道收“进山费”。 9月28日上午,在兰汤桥头村口,李明就提醒澎湃新闻,等下会有村民来收10元的“进山费”。果然,一位约有50多岁模样的中年妇女很快拦住了去路。 李明说,以前不少游客都从这条路逃票进景区,村里的村民就集合起来将道路拦了,要求每人交10块钱才可以通行,“会说当地话的不收,只收外地游客。” 在上山路口,又有两名中年女性过来询问是否已经交钱,得到肯定答复后才放行。“这是再‘查票’,怕外面漏掉收钱。”李明说。 第二天一早,澎湃新闻记者再次来到兰汤桥头村口。 往村内径直走了不到30米,一位老太撑着把黑伞一路小跑过来拦住记者去路,“去天游峰还是大王峰?天游峰这里要交钱。” “景区要买门票,从这里过去就不收门票,要交‘进山费’20元。”老太说。见记者犹豫,她紧接着说:“嫌贵?那就拿10块钱,照顾你一下。我们老人家,你也照顾我们老人家。”老太直言,“进山费”在当地已经收了好几年了,过去都是这么收。 对于过路费问题,武夷山景区党政办副主任林小明对澎湃新闻表示,已经了解到兰汤村确实有村民存在拦道收“进山费”的情况,已经安排相关人员去处理。在兰汤桥头村口,村民拦住记者提出要收20元“进山费”。 景区:游客遇到野导不理会或报警 公开报道显示,“野导游”是武夷山景区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被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后,武夷山景区在整改方案中称,将强化联动整治机制,在度假区、景区重点区域开展定点整治、常态巡查,实行分段负责,责任到点;在景区关键节点路口设置监控探头,严防野导、村民带领游客逃票进入景区;运用路面视频手段,建立野导数据库和票源数据库,实行曝光和购票登记制,确保游客合法利益可追溯。 此前,武夷山分管旅游副市长张贤军接受央视采访时介绍,目前武夷山景区开放给游客游玩的区域大约有70平方公里,但是景区目前只配备了15名监察人员,而“野导游”也正是利用管理监管人员较少的情况钻空子从中谋利。 张贤军称,对于“野导游”问题,武夷山景区计划加派人手,在重点区域展开定点整治,并在景区关键节点路口安装监控探头,严防“野导游”、村民带领游客逃票进入景区。 对于目前依然存在的野导游行为,武夷山景区投诉举报中心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由于景区没有执法权,“野导游”的问题景区主要是配合旅游局来做。建议游客不要贪小便宜去相信这些野导,带游客走的茶山地路途比较远,同时还存在诸多隐患,游客要到正规窗口购票,遇到野导的话不予理会或者直接报警。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