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张素 常言“天机不可泄露”,总有一些科学家要“上天”求解。 定于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天宫二号”就是一间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搭载14个空间应用载荷,是中国载人航天历次任务中应用项目最多的一次。 科学家们都想知道什么? 遴选实验内容,他们想获得一台运行约3000万年才会产生1秒误差的钟,他们要借由观测伽玛暴进一步推测宇宙演化;他们将用半年时间进行植物全生命周期培养,他们试图制备出各种罕有材料。他们还会建一座液桥,剖析热毛细对流的过程。 这些玄妙“天机”看似与日常生活相去甚远,atv,但将眼光拉长,无数航天成果早已“飞”入百姓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对记者说,自1992年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累计形成近千项国家级发明专利,有2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业。 比如,果珍和脱水蔬菜满足口腹之欲,载人航天环控生保技术用于煤矿事故救援,航天医学成果成为治疗中老年人骨密度降低疾病的“良方”。 武平又以“天宫二号”举例说,空间冷原子钟将会提高卫星导航精度,让出行更加精确;宽波段成像光谱仪和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将提高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的预报水平。 让科学技术深入人心,不仅在于技术成果带来的切实便利,也是因为寻常百姓在航天活动中越来越有“参与感”。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完成三项实验:太空养蚕、“双摆实验”以及“水膜反应”。三项实验的设计者都来自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 其中,翁佑中学的5名学生设计的“微重力状态下制作多用途聚合物有孔薄膜”获一致好评。学生们希望研制出质量更佳、透气不透水的薄膜,用在药物释放系统、治疗皮肤创伤等领域。 此次任务期间,航天员还将拍摄在轨试验视频、图片,用于向社会科普试验蕴含的航天技术和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公开发表《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一文。文中写道:太空探索不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atv,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 历经20余载,创“连战连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也更显自信和开放:“天宫二号”发射前28小时即向世人公布发射窗口,精准到分钟级;中方还邀请了德、法、意、俄等国及欧空局等机构同行现场观摩。 “天宫二号”也承载着中外科学家的共同期盼。比如,中法两国科学家将联合对航天员心血管功能的失重效应及调控机制开展研究。 武平说,未来空间站任务中,中国将在设备研制、航天员培训、空间应用、联合飞行和航天医学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技术发展,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