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山东临沂市准大学生徐玉玉遭电话诈骗,骗子以高额奖学金为诱饵,将徐玉玉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悉数骗走,徐玉玉郁结于心,在报案回家途中晕倒,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8月18日、22日,山东临沂市的大二学生宋振宁陆续两次遭遇电信诈骗,骗子谎称是公安局办案人员,骗走数额不等的现金,8月23日,宋振宁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其父母因伤心过度住进医院。 8月30日,新闻爆料揭阳惠来县准大学生蔡淑妍投海溺亡,从蔡淑妍给弟弟的留言可知,其生前遭到短信诈骗,一万多元钱被骗光。难以承受压力,害怕不能上大学的蔡淑妍选择自杀了结生命。 电信诈骗作案手段愈趋高明 短短十余天,三名大学生陆续遭诈骗离世,因事件性质之恶劣、影响力之广泛,得到舆论高度关注,“被骗死”作为舆论热词连日占领各大媒体头条。 当网友还未从徐玉玉案的痛惜和愤怒中走出来时,陆续爆出的电信诈骗致死案掀起阵阵舆论声浪,矛头直指电信监管部门和可疑信息出卖部门。与此同时,舆论还提出了对信息监管制度松散、信息泄露低成本的担忧和反思。舆论期待,发生在徐玉玉等人身上的悲剧,可以成为彻底清除电信诈骗的契机。 梳理近期具有高影响力的“诈骗”新闻事件,受害者除了还未完全步入社会的学生,甚至还包括名牌大学老师及知名艺人。 当“被诈骗”不再是“老年人”、“低学历者”、“贪小便宜者”的专有标签,舆论试图挖掘诈骗案背后隐藏的玄机,j2直播,也不得不承认,猖狂至极的电信诈骗正在不断刷新自己的“反侦查”技能。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16年纸媒报道的电信诈骗案例进行统计,截止目前共有244件经媒体报道的案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案件在地域、受骗场所等方面的特征。 从电信诈骗案地域分布图中可见,河南、广东、浙江、上海、江苏为电信诈骗案高发的五个省份,广州、深圳、运城、沈阳、宁波为电信诈骗案高发的五个城市。据此看来,电信诈骗地域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南部及沿海地区。 根据电信诈骗案作案形式图可以看出,约四分之一的诈骗借助通讯工具进行,具体包括电话、短信和一些主流社交软件。因此,舆论对于电信诈骗的热议直指向泄露通讯号、身份、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的相关责任人身上。 以时间为轴,诈骗手段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也显得越来越精锐化。详悉近期不少高学历、高阅历社会人士上当受骗的例子,偷换钱币、金银,谎称家人生病等“低级”骗术在这个时代已经Out,诈骗犯罪分子在把握受害者心理活动、掌握金融机构转钱技巧、破解密码等方面都比常人更胜一筹,冒充公检法机关人员进行诈骗的行为也屡屡发生。 舆论对电信诈骗零容忍 在最近三起电信诈骗案中,犯罪分子不仅侵害钱财,还让三个未来充满希望的大学生生命陨落,令人唏嘘感慨。对比三起案件发现,三人均为涉世未深的在校生,家庭情况并不富裕,被骗走的都是 “学费”或“生活费”,直播,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精神压力而猝死或自杀。 在微博平台上,关于三起电信诈骗案的微博话题得到舆论高度关注。 截至9月2日14时,徐玉玉案的微博话题#诈骗电话害死大学生#阅读量接近1亿,共有2.4万次讨论; 同时间,蔡淑妍案的微博话题#潮汕女大学生被骗死#共有403.4万阅读,3675次讨论。 根据不完全调查,对以上三则案件评论数量较多的微博进行分析(主要参照微博热门评论),网友主流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6种,各观点所占比例仅供参考。 其中,四成左右网友要求强烈谴责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甚至有部分网友要求用“执行死刑”加以惩戒。质疑信息泄露单位、有关电信部门监管缺失之声也此起彼伏。 案发不到两周,徐玉玉案凶手悉数落网,令人略感欣慰,然而,电信诈骗数年来猖狂至极,未曾收敛,不少民众被骗不少钱财,但近几年鲜有破获大宗电信诈骗案的新闻出现。不少网友对公安部门提出质疑:是否非要牺牲生命、媒体大肆报道、舆论高度关注,警察才会竭力破案?公安部门公信力受到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有约5%的网友认为被骗死受害人心理素质差,钱财流失,但生命可贵,不能因为被骗了几千至上万元钱而寻死觅活。如网友@彭大头59评论道:“不是我冷漠,读大学了,怎么会被骗?” 然而,这类网友的观点也遭到更多数网友的强烈抨击,被质疑是“毫无人性”的说法,是当代典型的“何不食肉糜”。 此外,还有网友爆料出自己经历过的电信诈骗案例。 @马桶盖子_春原说:“今年我投了几个单位的简历也是被卖了,我妈天天收到一些说我欠钱或者贷款的电话,各地打过来的都有。” 电信诈骗需防更需根治 近年来,虽然不时有防电信诈骗的帖子给网民提醒,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仍只增不减。 电信诈骗的日常化、专业化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钱财的丢失,还有许多“隐形危害”正在慢慢地作用于社会,滋长不稳定因素。 首先,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常常冒充公检法等重要机关工作人员,以公办名义收取不义之财,这一诈骗手段为不少人熟知。在此诈骗手段横行背景下,当真正的公检法工作人员运用通信手段执行公务时,民众会误认其为犯罪分子,从而增加行政执法难度。 徐玉玉案后,录取大学、教育部虽及时发布公告,声明奖学金领取事宜,提醒广大学生警惕电信诈骗,但其公信力已大打折扣。 其次,诈骗横行,挑战的是社会信任的底线,疏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同。 网友@临危不乱浅笑而安说:“为什么这段时间媒体都大肆宣传反诈骗了,还有那么多人上当,是他们不上网呢?还是喜欢"被骗"呢?陌生的电话,我是不敢接了,陌生的信息我也不敢看了!” 人们对通讯工具传递信息的不信任感持续走高,普通民众处于对陌生信息的焦虑不安之中,最终受害的是民众本身。 再者,不义之财如此易取,电信诈骗分子屡屡得手,扭曲了社会民众的金钱观。从一般电信诈骗案来看,犯罪分子多找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偏远地区的贫困民众,他们的世界观较为单纯,防范心理不强,但挣的却是血汗钱。电信诈骗分子在暗处轻而易举地获取他们的钱财,于受害者不公,不符合赚取钱财的合理逻辑,削弱底层群众的生活积极性,导致其情绪的剧烈波动,容易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电信诈骗时下猖獗,如何治理?把希望寄托在将民众培养成“反诈骗专家”显然不切实际,为此,除电信部门加强监管、公安部门加紧破案之外,舆论期盼的是信息出卖源得到曝光,组合拳联手根治,方能还信息安全一片蔚蓝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