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真的是很贴心,小礼物是一本笔记本,印刷精美,是香港中文大学一如既往的紫色,很温馨感人。”虽然迟婷被她更心仪的大学香港大学录取,其父亲还是向澎湃新闻表达了他们一家对港中大(深圳)的认同和感动。 但“拒信礼包”带来的也不全是正面效果, 据马明霞介绍,曾经有收到“拒信礼包”的学生家长向他们反映,本来他们的孩子已经从未被录取这件事情中平复过来了,但是“拒信礼包”让他们再次感到失落,甚至有学生想要退学。 境外高校发拒信已是“套路 ” “美国大学一直都有给学生发拒信的传统,所以收到拒信并不会十分惊讶。”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林心仪对澎湃新闻说,美国学校发的拒信都会有特定的模板和格式,一般是“感谢你申请我们学校,你本来已经十分优秀了,但是由于今年申请的学生格外竞争激烈,所以被拒绝。” 经历了美国本科和研究生两轮申请的乐鹏鹏也对澎湃新闻说:“这(在美国)真的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当你知道所有被拒绝的学生都会收到内容一模一样的信的时候,(其中)安慰的话也会被稀释。” 据境外媒体报道,“申请我们学校的人很多,每个人都不错,可你没有排在前面”, “你没被录取。不要打电话来询问。所有的决定都是最终决定,不可能更改”等,都是美国高校拒信上通常出现的语句。 “香港的研究生申请也一直有发拒信的传统,我当年被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拒绝的时候,也是收到了拒信,但感觉是‘套路’。”杨浩然对澎湃新闻说,自己当时并没有收到可以纪念的礼品,觉得有些遗憾。 “如果让我自己选择,我并不想收到我高考第一志愿学校的拒信。” 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在国内度过的静香对澎湃新闻说,她2011年高考时被第二志愿录取,但对没有收到心仪学校的拒信并不遗憾,“如果收到的话,第一反应可能是很感动,觉得我心仪的大学是所充满人性化的大学,但第二反应肯定是更伤心了。” (徐明明、吴亮、马莉、徐丽、迟婷、林心仪、乐鹏鹏、杨浩然、静香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