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哪些行为应被纳入刑事处罚范围?王亮解释,首先是直接侵害行为,比如对孩子身体伤害、虐待、性侵害、打骂等行为;其次是精神或心理方面的伤害,atv,例如长年被忽略、感受不到父母关爱;最后,是家长的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例如长期酗酒、赌博、盗窃、吸毒等行为,给孩子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孩子的犯罪行为必须与父母行为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才能考虑纳入刑法范畴。” | 另一种声音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重点还在教育 北京大学教授刘继同表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已属普遍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各级政府创造更多服务项目驱动,发展儿童社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来保证从源头上预防或者防止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因为基本生活需要没得到满足,没有足够的家庭关爱、教育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犯罪),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构成的。” 刘继同认为,儿童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其次需要国家政策保证家庭能够履行职责,然后还需要社区、学校、社会和各方面社工来做好服务。他认为,父母疏忽失职入刑,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实现,但从我国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来说,要实现还有一定距离,更多的还是应该重视教育,包括亲子关系、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以及如何培养孩子责任感和沟通表达能力等。 案例 儿进看守所 他每天骑车探望 一个父亲的改变: 从“武力教育”到“感动教育” 两年前,吴浩还整天将“义气”挂在嘴边,为了朋友两肋插刀。最开始,父亲老吴还管教一下他,试图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结果适得其反。14岁那年,吴浩打出了挑战父亲权威的第一拳,自此老吴对儿子的所作所为保持沉默。 吴浩最终越走越远,16岁时他为帮朋友出头持刀捅伤了人。此后,老吴开始尽力挽救儿子,他辞去工作,每天骑着摩托车去看守所看望儿子。提到走出看守所大门的一幕,吴浩说,坐上摩托车,他哭了,父亲就是骑着这辆摩托车去看他的。 讲义气帮朋友出头 “问题少年”捅伤人 “当时想的就是出来混靠义气,如果不讲义气谁跟你来往。”昨日,因为意外头部受伤的吴浩躺在病床上,笑了笑说,“还是有点滑稽。”2014年12月的一天晚上,他为帮哥们出头和一群人动了手。混战中,他抓起一把刀朝对方捅去……事后,他不敢回家,躲到了一个凉亭里。之后两天,他晚上都没法合眼,“当时就想把人捅死了怎么办?”最终,他自首了。 初一时,吴浩就因打架被学校处分过,“当时老师委婉劝我转学”。吴浩趁此游说父亲,称自己想早点出来帮家里卖包子,最后“成功”辍学。后来,他在火锅店当了两个月服务员,就开始了自己的“江湖人生”,帮朋友出头。 吴浩说,“小学五年级应该是自己人生的转折”。那一年,他迷上了网络游戏,放学回家就开始假装睡觉,半夜就翻墙离家去上网,早上7点时又翻墙回家。在教室里,吴浩频繁打瞌睡引起老师注意,老吴因此被约谈。一天晚上,老吴抓了儿子现行,关上门就是一阵乱打。 曾经,父亲的教育就是“武力制裁” 14岁那年,吴浩出去玩耍后凌晨回家喊家人开门,从屋里冲出来的父亲拿起笤帚就打,吴浩来抢夺笤帚,两人大打出手。此后,老吴知道儿子管不住了,开始保持沉默放任儿子。 笤帚、衣架、铲子、拖鞋,吴浩对这些东西“如数家珍”,“拿啥打啥!”他笑着说,父亲的教育就是“武力制裁”。“挨了好多打已经记不得了”。平时生病,父亲也不会关心,吴浩学着父亲的腔调说,“这些小毛病没啥好担心的”。在他眼中,和父亲的沟通无非就是吵架。 吴浩出事后,老吴也慌了,妻子日夜啼哭最后卧病在床。于是,他停了包子铺的生意,骑着摩托车前往郫县的看守所看望儿子,“每天去,生怕他在里面饿着冻着”。“有人关心还是多巴适的。”吴浩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当时看到其他人没有家人来探望,觉得自己很幸福,天冷的时候,父亲送来了一双棉拖鞋,“穿在脚上很暖和!”他说,那段时间父亲几乎每天都会来,送衣服、送吃的,这时他才感受到父亲温柔的一面。 父亲改了动手毛病 孩子走上正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