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房山石经山整体考古调查正式启动。
与云居寺比邻的石经山景区向游人试开放,到今年年底一直免费。
石经山景区即日起免费试开放 遗址保护工作同步启动 昨天,房山石经山景区开始向公众试开放,包括佛祖舍利出土之处、国宝石经等重要遗迹一一揭开神秘面纱。同时,对石经山的大遗址保护工作也正式启动。由于受渗漏雨水侵蚀损害,藏经洞中石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是原址保护还是迁移进博物馆目前尚无定论。 现场 市民冒雨看石经 两处遗址首露面 昨天上午,房山石经山景区开始试开放,大雨与众多喜爱佛教文化的市民一同到来。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景区内的道路、说明牌、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参观者们擎着伞,循着当年的刻经古道向山上攀登。 据云居寺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试开放的范围包括一条千年古道、上寺和曝经台遗址两处建筑遗址、两座唐代古塔、三口山间古井、九处藏经洞遗迹。其中,出土了佛祖舍利的雷音洞将开放洞内遗址,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千佛柱。另外,上寺和曝经台遗址两处建筑遗址属于首次露面。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对岩体进行加固,石经山景区此前六年一直处于“封山”的状态。此次试开放将持续至年底的山林防火季,喜爱佛教文化和文物古迹的市民可以进山免费参观。预计明年经发改委核价后将收取门票,向游人正式开放。 揭秘 七朝接力刻石经 两座唐塔属罕见 云居寺文物管理处在2012年组织成立了云居寺研究中心,在专家罗炤的带领下,近几年该中心联合浙江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云居寺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寺遗址考古发掘接近尾声,除发现完整的上寺和曝经台遗址外,经考古调研发现的石经山“二奇”也颇受关注。 一奇是“皇帝接力刻石经”。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石经山千年古道年代可以上溯到隋代。石经山历经隋、唐、辽、金、元、明、清七个朝代,朝代更迭,却从未停止石经镌刻,且均为皇家组织镌刻、修建,可以说石经山是中国等级最高、开凿镌刻过程最长的一处佛教刻经、供经遗迹。 二奇是“唐塔守护石经山”。北京市现存唐塔共8座,石经山就有两座,位于石经山山巅平台的是东台石塔,作为亭阁式塔造型有着典型的官式建筑特征。从全国范围来看,建在山顶而且如此精致的唐代石质佛塔非常少见。 保护 西南遗址连成片 或建石经博物馆 据云居寺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管理部门将启动石经山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对遗址本体保护、基础设施、遗址公园、考古研究、景观环境、开放展示等作出进一步规划,力争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与周边周口店遗址、金陵遗址、十字寺遗址等遗址连成北京西南地区的大遗址片区。 考虑到石经山开放后游客的不断踩踏有可能对千年古道产生影响,千年古道的整体保护与栈道铺设工程也纳入大遗址保护工程中。上寺和曝经台遗址保护展示与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也同期进行。 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表示,目前当务之急是开展石经山洞内文物保护状况的调查,对藏经洞内部进行系统监测工作,着眼于保护和病害治理等。虽然藏经洞都是密封的,但目前雨水渗入洞穴,对石经产生巨大威胁。 “石头不怕干,也不怕泡在水里,就怕一干一湿。”罗炤透露,现在有一种保护思路是将石经转移到山下,建立石经博物馆。这样对保护石经有利,但藏经洞遗址肯定会被改变。而在原址保护,对石经的保存又是难题。究竟何去何从,还要经过专家集体论证,最终确定保护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 链接 石经山与雷音洞 石经山海拔450米,有“小西天”之称,与云居寺共同构成了云居寺文化景观群。这里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之地,是佛祖舍利出土之处。而石经山的价值远不止石经,还有以雷音洞、金仙公主塔、隋唐的千年古道、古井等为代表的众多历史遗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石经山山腰分两层,共有九个藏经洞,洞内存放自隋至明朝的刻经石板,其中雷音洞是目前唯一开放的藏经洞,洞内宽广如殿,四壁镶嵌经版都是静琬大师早期所刻。洞中有四根石柱,石柱上雕刻佛像1056尊,故称千佛柱。雷音洞也是本港台直播国最早的人工构筑石质佛殿。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文 李木易/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