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起性质恶劣的强拆事件,又让“强拆之恶”成了舆论之箭齐齐对准的靶心: 先是长沙岳麓区强拆致村民被活埋事件,“60岁老人”“失踪21天后在废墟里找到”“尸体已支离破碎”等情节让人脊背发冷,据报道,死者一家曾遭当地拆迁办和村委会威胁“不签字,本港台直播就强拆你们”; 后是河南平顶山民宅遭开发商雇人强拆,正在睡觉的老人、小孩和妇女被拖出暴打,致3人多处受伤,遭拖出时女房主只穿着内衣,拆迁前既无通知也没有谈赔偿。 说起来,强拆已是个被说烂了、公众也陷入审丑疲劳的话题,很多强拆事件“冒”出后,很多人已“累觉不‘谈’”;而媒体也在重复查证、追问、批判的路数中,强化着在某些强拆乱象上的言说无力感。 很多时候,比悲剧更让人悲痛的,就是“理都懂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及悲剧重演。强拆问题即是如此:社会都知道那些不合法定程序的强拆违法,可违法强拆依旧在上演,很多人依旧愤怒或无语,而恶性强拆事件何时能绝迹,又是无解之问。 冀望法规完善摁下对拆迁乱象的“一键清除”按钮,让其彻底消失,自然并不现实:总有些人会按捺不住乱法冲动,总有些地方隐匿着强拆暗影。但在法治语境下,在违法强拆发生后将其迅速导入法治化解决程序,对击穿底线的“非法治”行为保持零容忍底线,应是起码的法治践行动作。可在近来被曝光的这两起强拆事件中,恶劣的不止是强拆本身,更是有些底线也不见了。 60岁老人被埋废墟,无疑是对“强拆之恶”的泣血指控——将村民强行拖出屋外、将其房子夷为平地,以习见的黑恶底色为违法强拆之恶做了注解,而一条命说没就没,则是强拆无人性的自本港台直播指证。而平顶山的这起强拆中,拆迁者对妇孺老人都能痛下毒手,就连女房主穿好衣服的诉求都吝于满足,这何止是对公民物权的铲除,也是对尊严的“强拆”,而合法拆迁程序的全线失守,也与这种肆无忌惮形成了“逻辑闭环”。 每一起违法强拆,都是在给法治社会建设“挖坑”“埋雷”。长沙、平顶山的这两起骇人听闻的强拆事件,看似只是个案,但在舆论对“带血”强拆极度敏感的当下,其负面影响必然溢出个案,公众难免会将其归并到拆迁乱象集束中被打包解读,拆迁者的肆无忌惮在舆论视野中也会跟法治气候扯上边。它对法治和权利的践踏,亦会成为法治在某些地方悬空的鉴证。 强拆者“挖坑”,据法调查、依法追责就是“填坑”。可这两起强拆事件中,有些不作为跟强拆遥相呼应:如事发地警方都不立案,哪怕强拆方已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等;案中还穿插着地方政府的身影……这更大程度地挫伤着人们对法治的信心。 得看到,对公众而言,法治不是挂在墙上的裱框,也非浮在空中的口号,而是基于对身边攸关自身权利的案例事例的感知体认。再多的依法行政宣传,或许都经不起一起恶性强拆事件的“抹黑”,正如再多的地方旅游形象宣传,都可能被“一只38元大虾”“一条天价鱼”抵消。 在恶性强拆事件已成侵蚀地方法治形象的典型“黑洞”的当下,一些地方显然也该意识到,违法强拆对法治形象的伤害极为容易,要恢复却很难。所以发生了违法强拆个案,不能止于事后性个案处置,更应将其视作负面样本深入解剖、反思,并以法治为圭臬对违法强拆“因子”进行系统清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